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注释】
汴水:指隋炀帝时开凿的通济渠。开,开通,开通了河道。亡隋波浪九天来:指隋朝灭亡后,隋炀帝的尸骨被抛到江中。锦帆未落干戈起:指唐高祖李渊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称帝后,派大将刘文静率军攻取长安。惆怅龙舟更不回:指唐高祖李渊从长安回师关中,而隋朝灭亡后所乘的龙舟却再也没有回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以隋炀帝开河、征伐江南、建都洛阳和龙舟不还的历史事实为线索,揭露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穷奢极欲,最终导致覆灭的命运,并借古讽今地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以及渴望天下太平的愿望。
前两句“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点明历史背景。隋炀帝为了修运河,大举兴工开凿长河,结果导致隋朝灭亡。诗人通过“长河”一词暗指这条长河,用“一旦开”三字表明隋朝灭亡只是一夜之间的事。“亡隋波浪九天来”一句,用“波”字形容浪,“九”字表示其势浩大,“天来”则写出浪涛翻滚直扑而来之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隋炀帝之亡。
第三句“锦帆未落干戈起”,描绘了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的情景。“锦帆”代指战船。李渊起兵时,他手下的将士乘的是锦帆战船。这里说“锦帆未落”,即说明战争刚刚结束,而“干戈起”则说明战事又起。
最后一句“惆怅龙舟更不回”,写李渊称帝后,他的龙舟再也没能回到长安。这一句中的“龙舟”指的是隋炀帝在江中乘的龙形装饰的船,也比喻皇帝乘坐的车驾。“更不回”则表明李渊称帝后,他乘坐的船只再也没能回到唐朝的发祥地长安,暗示了唐与隋之间的恩怨纠葛。
这首诗通过对隋炀帝开河、征伐江南、建都洛阳及李渊称帝等历史事件的描述,揭示了统治者骄横暴虐的本质以及他们最终会遭到失败的命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思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