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竹夷齐耻战争,望尘遮道请休兵。
首阳山倒为平地,应始无人说姓名。

【注释】

首阳山:《史记·伯夷列传》说:伯夷、叔齐在武王伐纣时,听说西伯(姬昌)被拘禁,便逃往首阳山上,不食周粟,饿死于山上。后来,他们被人们尊为“仁人”。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就把首阳山称为“三仁山”。

耻战争:以战争为羞耻。

望尘遮道请休兵:望见尘土而来,就请求停兵休息。这里用典指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攻打项羽,项羽率军迎战。当时楚军远来,故称“望尘遮道”,表示不胜而归,向刘邦请战。

平地:平坦的地方。

应始:当是“应当”的“应”错写成了“景”。

说姓名:传颂他们的名姓。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咏伯夷、叔齐之故事,抒发自己对秦灭六国和秦朝暴政的不满,以及对汉朝建立的歌颂之情。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开头一句“孤竹夷齐耻战争”,点出了题旨。接着两句“望尘遮道请休兵”、“首阳山倒为平地”,描写了他们宁死不屈的精神。最后两句“应始无人说姓名”、“说姓名”,表明他们虽已死去,但仍被人传颂着。这首诗的主旨,在于歌颂他们坚持斗争到底的精神。

此诗的写作背景与司马迁作《史记》有关。西汉初年,刘邦打败了奏王子婴,平定了全国,建立了西汉王朝。这时,一些贵族官僚纷纷拥戴刘邦,但刘邦却不愿接受这种尊荣,他认为自己与这些贵族官僚没有什么两样。于是,他召集一些大臣到长乐宫开会,讨论封赏问题。大臣们争功夺宠,互相攻击,刘邦听了大怒,命令左右侍从将那些大臣捆绑起来,扔到殿下,然后宣布:“我本来想要把天下封给各位,但现在看你们一个个都是贪官污吏,我只好另选贤人来担任这个重任!”大臣们听了都十分惊恐,连忙磕头认错,表示愿意听从皇上的安排。刘邦见大臣们服罪,又觉得他们很可笑,于是下令将那些大臣全部斩首。

刘邦杀了许多功臣后,感到有些后悔,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于是,他找来一些大臣商量这件事。这时,有人提出:“现在应该封赏一些大臣。”刘邦说:“好!那就封赏你吧。”这位大臣高兴地说:“陛下真是圣明啊!”刘邦说:“我哪里有什么圣明呢?只不过是因为我不忍心杀掉这些忠臣良将,所以只好封赏他们罢了。”说完,刘邦又问另外一位大臣:“你说该封赏谁?”这位大臣说:“现在应该封赏的是陈平、韩信等人。”刘邦说:“好!我就封赏他们吧。”那位大臣说:“陛下真有眼光呀!”刘邦说:“我也并不是什么有眼光的人,只是因为我不想杀掉这些忠臣良将。”

司马迁听到这些话后非常气愤,他觉得这些人都是贪官污吏,不应该得到封赏,于是就写了一篇《史记》,揭露了这些人的罪恶行为。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水平,语言流畅,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