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水虽非禹凿开,废丘山下重萦回。
莫言只解东流去,曾使章邯自杀来。
废丘山下重萦回。
莫言只解东流去,曾使章邯自杀来。
注释分析:
- 废丘山:“废丘”在古代常指被废弃不再使用的山,可能指的是因战争、政治原因而被遗弃的地带。“山”指的是具体的自然景观。整个短语传达了一种荒凉或被遗忘的氛围。
- 此水虽非禹凿开:“此水”可能指的是一条河流,而“禹”则是传说中的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的治水英雄。这里提到的“非禹凿开”表明这条河流的形成并非由大禹所为,增添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对古人治水的赞叹。
- 废丘山下重萦回:“废丘山”下有“重萦回”三字,描述了河流曲折环绕的特点。这里的“重”强调了河流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萦回”则形象地描绘出河流的流动路径和地形的复杂关系。
- 莫言只解东流去:“莫言”在这里可能是反语,意味着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认为河流只会向东流去。这里的“只解”表示仅仅、只是。“东流去”指出了河流的常规方向。
- 曾使章邯自杀来:“曾使”意味着曾经发生过某种影响或变化,“章邯”是秦朝末期著名的武将,此处提到他因为这条河流而选择自杀,表达了河流对历史人物重大影响的意象。
译文:
废丘山上流淌的河水,虽然并非大禹时代开凿,却在这荒凉之地蜿蜒回旋不息。
不要以为它只是简单的向东流去,它曾在关键时刻改变过项羽的命运,甚至让章邯为了这条河选择了自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废丘山的描述,展现了河流与历史的紧密联系。诗中不仅描绘了废丘山的自然风貌,还通过对比河流的流向和历史人物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河流历史意义的深刻思考。此外,诗中的反语表达手法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使其更加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