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水迁书榻,开襟纳夜凉。
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蛙吹鸣还息,蛛罗灭又光。
正吟秋兴赋,桐景下西墙。
【注释与赏析】
夏夜
傍水迁书榻,开襟纳夜凉。
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蛙吹鸣还息,蛛罗灭又光。
正吟秋兴赋,桐景下西墙。
译文:
夜晚,我靠在水边,搬来一张书桌坐在凉亭中,敞开衣襟以纳凉。
星星繁多使人感到白天的暑气,露水沉重让人感受到荷花的香气。
蛙鼓声停歇后又重新响起,蜘蛛网被露水打湿后再次显现光亮。
此时我在吟诵秋天的诗歌,梧桐树的影子倒映在西边的墙上。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夜晚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 首句“傍水迁书榻”:诗人选择在靠近水的地方设置书桌,这可能是因为水边的环境有助于消暑,同时也可以观赏到美丽的风景。这里的“傍水”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欣赏。
- 第二句“开襟纳夜凉”:诗人打开衣襟以纳凉,这不仅是为了舒适,也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夏天的喜爱。这种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夏季夜晚的氛围。
- 第三、四句“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星星繁多和太阳炎炎,以及露水的重压和荷花香味的清新,形象地表达了夏日的酷热和荷花的清香。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夏天的魅力。
- 第五、六句“蛙吹鸣还息,蛛罗灭又光”:诗人描述了青蛙和蜘蛛的活动,青蛙的鸣叫停止后又重新开始,蜘蛛网在露水的作用下再次显现光亮。这种描写既富有生活气息,也体现了自然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七、八句“正吟秋兴赋,桐景下西墙”:最后,诗人吟诵着秋天的诗歌,梧桐树的影子倒映在西边的墙上。这里的“吟秋兴赋”表明诗人正在创作或回忆关于秋天的作品,而“桐景下西墙”则可能是他观察或想象中的景物。这种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完整和有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