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爱笑蚕家妇,今日辛勤自养蚕。
仍道不愁罗与绮,女郎初解织桑篮。

昔年爱笑蚕家妇

今日辛勤自养蚕。

仍道不愁罗与绮,女郎初解织桑篮。

注释

  • 昔年:指的是过去的岁月,指女子曾经作为养蚕的妇人,生活无忧无虑。
  • 爱笑:形容她年轻时的快乐和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常常面带笑容。
  • 蚕家:古代对养蚕人的称呼,这里指的是养蚕为业的女性。
  • 今日:指的是现在的日子,指女子已经转变为自己亲手养蚕,不再依赖他人。
  • 辛勤:形容她的勤劳和付出,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简单地笑,而是需要付出实际的努力。
  • 自养蚕:指的是自己动手养蚕,不再是依靠家人或他人的帮助。
  • 仍道:表示仍然相信或者坚持某种观点或做法。
  • 不愁罗与绮:意思是不再担心贫穷或物质的匮乏,因为自己可以自己养蚕来制作衣服。
  • 罗与绮:指丝绸制品,通常用来制作衣物或其他装饰品。
  • 女郎:这里特指女子,是对女性的一种尊称。
  • 初解:开始理解或掌握某个技能或知识。
  • 织桑篮:指女子开始学习织布,用篮子装着布料进行练习。

赏析

  • 韦庄在《姬人养蚕》中通过对比昔日的轻松与今日的辛劳,展现了一个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诗中的“昔年”与“今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变迁和人物的成长。
  • 诗中的女子虽然从无忧无虑的生活变成了自己亲手养蚕,但她的内心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或失落,反而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这种积极的态度正是这首诗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 “仍道不愁罗与绮”表达了女子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自信和乐观,她不再担心贫穷,因为她已经掌握了养活自己的技能。这种转变体现了女性的自立和自强,是古代社会中的一个进步观念。
  • 最后两句“女郎初解织桑篮”描绘了女子开始学习织布的场景,这里的“始解”意味着她开始掌握一种新的技能,也象征着她的成长和变化。这种技艺的掌握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肯定,也是对她努力和坚持的一种回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