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蛰蛇蟠却待伸,和光何惜且同尘。
伍员岂是吹箫者,冀缺非同执耒人。
神剑触星当变化,良金成器在陶钧。
穰侯休忌关东客,张禄先生竟相秦。

诗名:龙蛰二首

第一首

龙蛰蛇蟠却待伸,和光何惜且同尘。

伍员岂是吹箫者,冀缺非同执耒人。

翻译

龙在冬眠,蛇蟠踞待春天到来时再伸展;我甘于平凡,何需炫耀才华。
伍员不是吹箫的,冀缺也不是耕田的人。

注释

  • 龙蛰蛇蟠:比喻隐居或等待时机。
  • 却待伸:等待机会或条件成熟。
  • 和光:低调行事,不争一时之长短。
  • 何惜:不吝啬,愿意付出。
  • 且同尘:与世无争,与世俗为伍。
  • 伍员: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夫,名季子。
  • 吹箫者:古代神话中有神仙能吹箫,此处用来形容有才之人。
  • 冀缺:战国时期人物,孔子弟子。
  • 执耒人:古代农民,用耒耜耕种。
  • 神剑:指非凡的才能,能够改变命运。
  • 陶钧:制作陶器的工具,比喻造就人才。
  • 穰侯:秦昭王的宠臣,封地在关东地区,因而得名“关东客”。
  • 张禄先生:指张禄的先生,可能是指某个著名学者或官员。

赏析

这首诗以龙蛰蛇蟠为喻,表达了诗人隐逸待机的态度。诗人以伍员、冀缺为比,表明自己并非吹箫者和耕田人,而是有着非凡才能的人士。诗中的神剑和良金成器,暗示了诗人渴望通过自己的才能和努力,改变命运,成就一番事业。同时,诗人对权势者的嘲讽,也流露出他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批判。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的高洁品质,又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