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商于恨最多,良弓休绾剑休磨。
君王不剪如簧舌,再得张仪欲奈何。

徐夤的《楚国史》描绘了一幅战国时期的历史画卷,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的讽刺手法,表达了对君王不作为,听任谗言的不满和批评。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 诗句释义
  1. 六国商於恨最多:六国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六个国家,它们因秦国的威胁而不得不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这里“商于”可能是指战争的艰苦或策略的复杂。“恨最多”意味着这些国家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怨恨和不满。
  2. 良弓休绾剑休磨:良弓和宝剑都是战争的工具,这里的“休绾”和“休磨”意味着不再使用这些武器。这可能是因为战争已经结束或者因为国家的衰落而无力维持。
  3. 君王不剪如簧舌:君王指的是统治国家的人,“如簧舌”比喻那些善于说辞、能言善辩的人。这里的“剪”可能是指压制或者消除的意思。“再得张仪欲奈何”中的“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曾出使秦国多次,但最终因秦王不信任他而被驱逐。这里的“欲奈何”表达了对于无法控制这些谗言的担忧和无奈。

徐夤的《楚国史》通过对战国时期六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君王不作为的批评,揭示了历史上的权力斗争和人性的复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深厚的历史素养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也展示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和对现实政治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