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时月好赖新晴,不似年年此夜生。
初出海涛疑尚湿,渐来云路觉偏清。
寒光入水蛟龙起,静色当天鬼魅惊。
岂独座中堪仰望,孤高应到凤凰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八月十五日夜同卫谏议看月》。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常时月好赖新晴,不似年年此夜生。
    注释:平时月亮很好,因为刚刚晴朗,不像每年的这个时候,这个夜晚的月亮特别美丽。
    赏析: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夜晚的期待和欣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深切感受。

  • 初出海涛疑尚湿,渐来云路觉偏清。
    注释:刚从海上升起的月亮看起来还有些潮湿,但当它慢慢接近云端时,就感觉特别清晰了。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月出水面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月光变化的细致观察,以及对大自然美的感悟。

  • 寒光入水蛟龙起,静色当天鬼魅惊。
    注释:月亮的寒光照射到水面上,使得水中的蛟龙都开始活跃起来;天空中的寂静之色让远处的鬼魅都感到震惊。
    赏析: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月亮的光辉比作蛟龙的活力和鬼魅的反应,生动地描绘了月夜的幽美和神秘感。

  • 岂独座中堪仰望,孤高应到凤凰城。
    注释:这美好的夜晚难道只有我一个人可以仰望吗?我独自在座位上仰望着这皎洁的月亮,它应该能够照耀到远方的凤凰城。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向往,同时也赞美了月亮的高远和清冷,以及它给人带来的慰藉和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