迸玉闲抽上钓矶,翠苗番次脱霞衣。
山童泥乞青骢马,骑过春泉掣手飞。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竹、山的写照,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迸玉闲抽上钓矶”,用笔极为细腻,把竹子抽芽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迸玉”一词形容竹笋从土中冒出尖尖来,犹如白玉一般,非常珍贵。“闲抽”一词写出了竹子的生长过程,它并不是急急忙忙地长高长大,而是悠闲自得地抽芽生长,这种生长状态非常符合诗人的审美情趣。“上钓矶”一词则形象地描绘出了钓鱼人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这个钓鱼人显得十分悠闲自在,仿佛是在享受一种难得的宁静时光。
第二句“翠苗番次脱霞衣”,用词极为生动。这里,“翠苗”一词是指刚刚冒出地面的嫩竹,“番次”一词则是指它们纷纷挣脱了土壤束缚,露出了生机勃勃的姿态。“脱霞衣”一词则形容这些竹笋犹如仙女般轻盈飘逸,宛如穿上了五彩斑斓的衣裳。整句话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竹笋的生长过程描绘得栩栩如生。
第三句“山童泥乞青骢马,骑过春泉掣手飞”,则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一幅清新活泼的画面。这里的“山童”指的是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他们骑着青骢马,欢快地穿梭在春日的溪流旁。他们骑在青骢马上,手舞足蹈,好像要飞起来一样。整句话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孩子们的快乐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竹子和孩子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