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诗句翻译:
- “铁骑横行铁岭头”:描述的是军队在前线的威武之姿,铁骑象征着精锐的骑兵部队,横行表示他们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无所畏惧。
- “西看逻逤取封侯”:指的是向西巡视,通过侦察活动获取情报,并以此作为立功的机会。这里的“逻逤”是巡逻的意思,而“封侯”则是指得到朝廷的认可和奖赏。
- “青海只今将饮马”:意味着现在只有青海地区有军队驻扎,用来防御外侮,而其他地方则相对平静,没有战乱。
- “黄河不用更防秋”:说明黄河沿线的边患已经解决,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频繁地防备来自北方的威胁。
注释详解:
- “许国从来彻庙堂”:这句话表明将军们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的功绩甚至能直达朝廷的最高决策层,即“彻庙堂”。
- “连年不为在疆场”:暗示了这些将领们并非常年在战场上,而是有机会休息和享受生活的和平岁月。
- “将军天上封侯印”:这里的“天上”比喻朝廷或者皇帝,而“封侯”是指被封为侯爵或者爵位。这可能意味着某些将领因其英勇或战功被加官进爵。
- “御史台上异姓王”:这里的“御史台”是古代负责监察的机构,“异姓王”可能指代了一些特殊功勋的人被封为诸侯王。
- “万骑争歌杨柳春”:反映了士兵们在战斗间歇的愉快生活,他们可能在野外放声歌唱,享受春天的美好。
- “千场对舞绣骐麟”:描绘了士兵们在庆祝胜利时欢快的场景,他们可能跳起了舞蹈或是进行其他文娱活动,以此来庆祝和平。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唐朝边疆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诗人通过对军事力量的描述、对和平生活的赞美,传达出一种对于和平与战争之间转换的深刻思考。这种从战场到和平的转变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是一种心理和文化层面上的巨大转变。它不仅反映了高适个人的政治立场和军事理念,也体现了唐朝时期边疆治理的成功和国家实力的强大。此外,诗中的“万骑争歌杨柳春”和“千场对舞绣骐麟”等场景,不仅展示了战士们的日常生活,也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不仅是对士兵的赞美,也是对和平时代人们精神面貌的一种描绘。通过这种艺术表现,高适成功地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和社会变迁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