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将寒调触诗情,旋见微澌入砚生。
霜月满庭人暂起,汀洲半夜雁初惊。
三秋每为仙题想,一日多因累句倾。
千里建康衰草外,含毫谁是忆昭明。

注释:

寒夜,寒冷的夜晚。文宴,文学聚会或宴会。得惊字,指得到灵感而作诗。各将,各自运用。寒调,寒冷的天气。触诗情,触发诗人的情感。微澌,小冰块,形容初见时水面上冒起的气泡。霜月,指月光如霜。满庭,庭院里。人暂起,人们暂时离开。汀洲,水中的小洲地。半夜,半夜时分。雁初惊,大雁因受到惊吓而飞起。仙题,神仙般的题目。三秋,一年中的三个秋天(农历七月、八月、九月)。每为,总是。仙题,神仙般美妙的题目。一日多因累句倾,意思是说一天之内因写诗而劳累不堪。倾,倾尽。千里,远到一万里之外。建康,今南京市。衰草,衰败的草木。含毫,持笔准备写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参加一个文宴之后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创作灵感的珍惜之情。

首联“寒夜文宴得惊字,各将寒调触诗情”描绘了寒夜文宴的宁静与美丽。这里的“寒夜”和“寒调”都是用来营造气氛的,而“文宴”则是指文人雅士们聚集在一起的集会或宴会。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的所见所感,为下文的创作提供了背景。

第二联“霜月满庭人暂起,汀洲半夜雁初惊”进一步描绘了宴会结束后的情景。这里的“霜月”和“汀洲”都用来描绘夜晚的景色和氛围。而“人暂起”和“雁初惊”则分别描述了人们在宴会结束后的短暂休息和大雁被惊起的情况。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了宴会结束后的宁静与热闹交织的氛围。

第三联“三秋每为仙题想,一日多因累句倾”表达了诗人对于创作过程的感慨。这里的“三秋”是指一年中的三个秋天,而“累句倾”则意味着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常常因为写诗而感到疲惫不堪。这一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创作过程的艰辛以及他对于创作成果的追求。

最后一句“千里建康衰草外,含毫谁是忆昭明”则是全诗的总结。这里的“千里建康”指的是距离南京非常遥远的地方,而“衰草外”则暗示着一种荒凉和萧瑟的感觉。而“含毫谁是忆昭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创作成果的珍视和怀念。这一句诗既点明了诗人的创作地点和时间,也表达了他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和感慨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寒夜文宴的场景描绘和对创作过程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创作灵感的热爱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在漫长的创作道路上所经历的艰辛与收获,以及对自己作品的珍视与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