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教春处处伤,一宵云尽见沧浪。
全无片烛侵光彩,只有清滩助雪霜。
烟蔽棹歌归浦溆,露将花影到衣裳。
却嫌殷浩南楼夕,一带秋声入恨长。
诗句: 风雨教春处处伤,一宵云尽见沧浪。 全无片烛侵光彩,只有清滩助雪霜。
译文: 风雨让春天的每个角落都感到忧伤,一夜之间,云彩完全散尽,露出了碧波荡漾的沧浪湖。周围没有一丝灯光的闪烁,只有那清澈的沙滩上反射着雪花的冷光。烟雾弥漫中,歌声被遮挡着,只能隐约听到回荡在浦溆村边。露珠将花朵的影子映照到衣裳上,增添了几分寒意与哀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作品《新定陪太守一百五夜南馆玩月》中的一节。这首诗描写了作者陪同太守在南馆玩月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事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
诗歌以“风雨教春处处伤”开篇,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接着,“一宵云尽见沧浪”描绘了天空云消雾散的景象,暗示了一个清新的夜晚即将到来。随后两句“全无片烛侵光彩,只有清滩助雪霜”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静谧和美丽,通过月光照耀下的沙滩和湖水,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祥和的画面。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烟蔽棹歌归浦溆,露将花影到衣裳”两句,细腻地描绘了夜晚的景色。烟霭遮蔽了船歌回荡的声音,露水将花朵的影子映照在身上,增加了一份幽静的美。这种景象让人联想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最后两句“却嫌殷浩南楼夕,一带秋声入恨长”,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殷浩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文人,他的南楼成为了许多人思念的地方。这里的“秋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惋惜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美好的夜晚,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事活动的描写,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独特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