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咽上攀龙,升平不易逢。
武皇虚好道,文帝未登封。
寿域无千载,泉门是九重。
桥山非远地,云去莫疑峰。
【注释】
宪宗皇帝挽歌词:这是一首悼念宪宗皇帝的挽歌。
呜咽上攀龙:呜咽,指悲恸的声音;上攀龙,指登上龙床。这里指为宪宗皇帝举行葬礼。
升平不易逢:升平,指太平盛世;易,容易,容易遇到。这里指不容易遇到这样的太平年景。
武皇虚好道:武皇,指唐太宗李世民;虚好道,指他爱好道教。
文帝未登封:文帝,指唐高祖李渊;未登封,指没有到过泰山祭天。
寿域无千载,泉门是九重:寿域,帝王的墓地;九重,指天门。这两句说,帝王的墓地是千载难逢的,而天门就在你身后的泉门之内。
桥山非远地,云去莫疑峰:桥山,在今陕西黄陵东南;云去,指云气飘散;疑峰,指山峰。这两句说,你身后不远就是黄帝陵寝,云雾消散时不要怀疑它。
【赏析】
这首挽歌,是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10)六月追赠宪宗太上皇时所作。诗中以“呜咽”开头,“升平”结束,中间四句则分别从不同方面来写皇帝生前的好恶和功业。
第一、二句“呜咽上攀龙,升平不易逢”,是说宪宗皇帝生前喜爱道教,喜欢长生不老之药,因此才上了年纪就驾崩了。第三、四句“武皇虚好道,文帝未登封”,意思是说唐太宗虽然也爱好道教,但是他活到八十岁才死,宪宗皇帝却不到五十岁就死了,这真不容易啊!第五、六句“寿域无千载,泉门是九重”,意思是说黄帝是长寿之神,他的墓藏在九重天门以内,皇帝死后可以葬在那里。第六、七句“桥山非远地,云去莫疑峰”,意思是说皇帝身后不远就是黄帝陵寝,云雾散尽时不要怀疑它是黄帝陵寝。
整首诗结构严密,层次分明,语言简炼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