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城外锦城头,回望秦川上轸忧。
正值血魂来梦里,杜鹃声在散花楼。
【注释】
锦江:指四川的锦官城,今成都。
回望:回头看。
秦川:秦地,泛指中原地区。
血魂:指忠烈的血魂。
梦里:指梦中。
散花楼:在成都西面,杜甫有《哀江头》诗云:“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即此楼也。
【赏析】
此诗写于大历二年(767)春。杜甫流寓梓州时,因忧谗畏祸而不敢直书时事。本诗是一首怀古伤时之作,以“散花楼”为题,意在抒发诗人对唐王朝的忧虑和感慨。
首联“锦江城外锦城头,回望秦川上轸忧”。锦江、锦城都是成都的别名。锦江之水,东流入岷江入长江,南流经成都至乐山入大渡河;锦城之山,北枕岷山南接剑阁,西临青城,东临蜀江。锦城,成都别号,其地势形胜,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用“锦江”、“锦城”作起兴,点明自己流寓于此,又兼怀古感今。“回望秦川”,则是指长安所在的秦中一带。“上轸忧”即心中忧愁如悬旌旗。“轸”字,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挂念、忧虑。
颔联“正值血魂来梦里,杜鹃声在散花楼”。“血魂”指的是唐朝的忠臣烈士们。“梦里”,暗喻他们已不在人世或已远去。“血魂”来梦,犹言忠魂归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正怀着忧国忧民之情,在睡梦中看到那些忠魂们回来了。“散花楼”,在今成都西南。
颈联“杜鹃声在散花楼”。“散花楼”是杜甫所居,故址在今成都市西郊。相传此楼是晋代王建所筑,后毁于火,唐末重建。杜甫有《哀江头》诗云:“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此诗即是杜甫在春天来到曲江,凭吊王建所造的散花楼而作。“杜鹃声”,指杜鹃鸣叫声。杜鹃鸟常在暮春时节啼叫不已,人们认为它啼叫是为了怀念自己的故乡。所以“杜鹃声”常用来比喻悲切的思乡之情。“在散花楼”则是指诗人听到鹃声而联想到自己身处异地,思念故乡的悲哀。
尾联“正见君恩未报恩,但求一醉解愁苦”。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诗人以“正见”二字收束前半句,说明诗人对朝廷的感激之情尚未报答,因此不能安心享受眼前的荣华富贵。而“但求一醉解愁苦”,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借酒浇愁的无奈心情。最后两句,既是对现实的感慨,也是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朝廷能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让自己能够更好地为国家效力。同时,也希望自己在短暂的人生中能够尽情地享受生活的美好,不辜负这难得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