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茱萸节,南淮戏马台。
宁知沅水上,复有菊花杯。
亭帐凭高出,亲朋自远来。
短歌将急景,同使兴情催。
【注释】
湘州:今湖南省长沙市。九日: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人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传统。城北亭子:城北的亭子。西楚茱萸节:指古代楚国每年农历九月初一举行的茱萸节。茱萸是一种植物果实,可入药,古人认为吃了它有驱虫去瘟的作用。南淮戏马台:在安徽省寿县。宁知:岂不知、难道不知。沅水:即沅江,流经湖南省西部。复有:还有。菊花杯:指用菊花瓣制成的酒。短歌将急景,同使兴情催:意思是说,我作的《短歌行》正好与眼前的美景相呼应,也使我的兴致倍增。催:催促,激发。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于九月九日在湖南长沙城北的城楼亭子里登高望远,看到洞庭湖上波平如镜,远处的山峦起伏,近处的树木葱茏。这时他想到自己虽然身居高位,但内心却像这秋天一样,一片萧疏。他写下了这首《湘州九日城北亭子》,借古喻今,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西楚茱萸节”,指的是屈原被放逐后,在楚国故地过重阳节时的情景。屈原投汨罗江殉国以后,他的遗体被捞起来葬在楚国西南的洞庭湖畔,人们为了悼念他,便在这里举行重阳节,也就是茱萸节。茱萸又叫“越椒”,据说可以避邪气。
“南淮戏马台”,指的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曾在这里为伍子胥建造的“鸱夷之台”。后来,这里又成了项羽和刘邦争霸天下的地方。
“宁知沅水上,复有菊花杯”,这里的“沅江”是指湖南沅江。相传舜帝曾在沅江畔种下三株桂树,后来被吴刚砍倒一棵,他用斧头在树上砍了几下,桂树就变成了三颗仙桃。这三颗仙桃被玉皇大帝拿到天上去吃了,剩下两个仙桃就掉在地上,变成了两棵桂树,长成了现在的“桂林山水甲于天下”。这两棵桂树就是传说中的“桂花树”。因此,这里的“沅水”也就代表了桂花酒。诗人在城北的亭子里,看到沅水之上有游人划着小船来赏景,于是想起了当年吴国的伍子胥在“鸱夷之台”之上饮酒赏月的场景。
“亭帐凭高出,亲朋自远来。”这里的“亭帐”指的是城北亭子的帐篷。据史书记载,吴王夫差曾在这里建了一座宫殿叫做“姑苏台”,这座宫殿后来成为了苏州城的雏形。诗人登上城北的亭子,看到远方的山峦起伏,不禁想起自己在朝廷上的权位,以及远离家乡的亲人朋友。
“短歌将急景,同使兴情催”,这里的“短歌”指的是曹操在《短歌行》中所写的那首诗。曹操在诗中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在这首短歌中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人生的担忧。而诗人也在这首短歌中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忧愁。由于时间紧迫,诗人只能吟咏这首短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