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太山下,不见登封时。
徒有先王法,今为明主思。
恩加万乘幸,礼致一牢祠。
旧宅千年外,光华空在兹。

【注释】

奉和:指臣下依命而作。圣制:皇帝的诏书。孔子旧宅:指孔庙,在曲阜。登封:古称泰山为“岱宗”,因山有五岳之名,故称泰山为“岱宗”,亦称“太山”。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唐玄宗的颂德之作。诗中先写孔庙的旧址,再叙其新址,以突出其宏伟壮观;然后追思孔子的功德,再述明主思贤之意;最后赞颂玄宗礼敬圣人的恩典。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感情真挚。

首联点出题旨,写景兼表意。孔门,指孔庙,在山东曲阜城北。太山在山东半岛上横卧着,孔子曾说:“大哉!尧之为君也!惟天为大,惟舜为大。”(见《论语·泰伯》)又说:“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见《论语·子罕》)这两句话说明泰山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孔子的庙宇就在这座山脚下,所以诗人说“不见登封时”。

颔联写孔子的功德。孔子死后,历代君主都尊他为圣人,加以祭祀,所以下文才说到“今为明主思”。

颈联写唐玄宗对孔子的崇敬。唐玄宗为了表示对孔子的崇敬和思念,特别下令将孔子的庙宇修得更加雄伟壮丽,还特地下诏,派大臣到孔子旧宅去致祭。

尾联写诗人对孔子的怀念。孔子的庙宇已经建起来了,但光华却已经不在了,只剩下一片荒凉。

此诗写得十分平实自然,不加雕饰,却能显出作者的功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