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塘移画舸,泛泛日华清。
水暖鱼频跃,烟秋雁早鸣。
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
客散山公醉,风高月满城。

【解析】

本诗描绘了一幅莲池泛舟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喜爱之情。

“莲塘移画舸,泛泛日华清。”莲池中泛着船桨的画舸,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明净。这是描写莲池中的景色和作者泛舟时的愉悦心情。莲池中泛着船桨的画舸,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明净。这是描写莲池中的景色和作者泛舟时的愉悦心情。

“水暖鱼频跃,烟秋雁早鸣。”水中鱼儿跳跃,空中雁群齐飞,是写景。

“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舞”指划船人的动作或船桨划水的轻响声。“雪态”形容船桨划水的轻响声。“歌”指歌声,“遏云声”形容歌声嘹亮如天籁。这里运用了互文的手法,以“雪”代“桨”,以“云”代“歌”,将船桨划水的轻响声比作雪白,歌声嘹亮如天籁,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船行水上的优美姿态。“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两句是写景。这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划船人的动作或船桨划水的轻响声比作雪白、歌声比作云霄之音,形象而传神地描绘出了划船人优美的动作姿态以及划船时的美妙声响。

“客散山公醉,风高月满城。”“客人离去后,山公(陶山人)已沉醉得烂醉如泥;风势很大,月光很圆,整个长安城也显得空阔寂寥。”此句是叙事,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相聚的快乐时光。“山公”是指山简(字季伦),东晋时期名士,喜欢饮酒,常醉酒于竹林之中。山简为镇南将军,镇守襄阳。当时桓温镇守武昌,山简派人送去一封信,请桓温赴宴。桓温回信说:“山公一去不复来!”。山简闻信大惊,急忙备车前往。后来山简又派儿子山延年送信给桓温,并附言: 请桓温不要喝酒,以免醉死在路上。桓温收到山简的信后,十分高兴,便设酒宴招待山简的儿子山延年。于是两人结下了深厚的交情。山公,即山简,东晋时著名文人,曾任镇南将军、征北参军等职,以善饮著称。他与谢安、谢玄父子交游甚密。他常邀同乡及朋友饮酒赋诗,畅叙友情。他饮酒量极豪迈,一次竟喝了36斛酒,喝醉了酒还不肯回家,只好由他的仆人扶着回去。山简死后,他的儿子山延年被贬到江夏任职。后来桓温任荆州刺史,山延年被召为从事中郎。桓温想请他喝酒,但山延年坚决推辞说:“我的父亲生前曾说过‘山公应当不饮酒’的话,我怎能违背他老人家的意愿呢?”桓温听了十分感慨。因此,后人常用“山公醉”来形容一个人酒喝得过多而醉倒,或借“山公醉”来形容人嗜酒成性。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莲池泛舟的七绝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湖光春色图。诗人通过对莲池泛舟活动的描写,抒发了对自然美的喜爱之情。诗的前四句主要描写泛舟活动,后四句主要描写泛舟归来的情景。全诗语言清新,风格明快,情景交融,富有情趣。

首联写景:“莲池移画舸,泛泛日华清”。莲花盛开的荷塘里,有一只画舫,正在缓缓地行驶,水面上泛着微微的波纹,阳光洒在水面上,闪闪发光,好像无数颗星星在闪烁。

颔联写景:“水暖鱼频跃,烟秋雁早鸣”。水面温暖,鱼在水中自由地游泳,不时跳出水面。秋风渐起,树上的鸟儿开始发出鸣叫声。

颈联写景:“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船夫的舞蹈动作好像是在跳舞,歌声像天上的云彩一样动听。

尾联写景:“客散山公醉,风高月满城”。客人都走了,只有山简还在醉酒。风很大,月亮很亮,长安城也很美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