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斋曾宿借方袍,因说浮生大梦劳。
言下是非齐虎尾,宿来荣辱比鸿毛。
孤舟千棹水犹阔,寒殿一灯夜更高。
明日东林有谁在,不堪秋磬拂烟涛。
这首诗的内容涉及了对人生的感慨。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读:
- 泊蒜山津(在大蒜山渡口)闻东林寺光仪上人物故
- 泊蒜山津:在大蒜山渡口停船。
- 闻东林寺光仪上人物故:听说在东林寺中的和尚(光仪,可能是人名)已经去世。
- 云斋曾宿借方袍
- 云斋: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场所的名字,如云游的和尚的住所。
- 曾宿借方袍:曾经在某个寺庙住过,借用了方袍作为自己的衣物。
- 因说浮生大梦劳
- 因说:因为某件事情而谈及或讲述。
- 浮生大梦劳:人生的一切都是一场大梦,忙碌而辛苦。
- 言下是非齐虎尾,宿来荣辱比鸿毛
- 言下:言语之中。
- 齐虎尾:比喻言论中包含的是非对错就像老虎尾巴一样,难以分辨和控制。
- 宿来荣辱比鸿毛:通过宿来的经历来比较荣辱得失,就像用鸿毛来比喻轻于羽毛的重量一样。
- 孤舟千棹水犹阔,寒殿一灯夜更高
- 孤舟千棹水犹阔:形容孤独地站在船上,周围水面宽广。
- 寒殿一灯夜更高:描述在寒冷的大殿里,只有一盏灯在夜晚显得更亮。
- 明日东林有谁在,不堪秋磬拂烟涛
- 明日东林有谁在:询问明天东林寺中是否有人。
- 不堪秋磬拂烟涛:面对秋天的钟声(磬),无法忍受那波涛般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感慨。诗人通过对东林寺和尚去世的描绘引入话题,然后通过“言下”与“宿来”的对比,强调了人生中的各种经历如同梦中一般虚幻。接着,通过“孤舟千棹”和“寒殿一灯”的意象,诗人传达了一种孤独、清冷的情感。最后一句,诗人以问句结束全诗,表达了一种对于人生苦乐、生死别离的无奈和悲凉。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生命、宇宙和人生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