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寒来所阔,今日复明朝。
河凌坚通马,胡云缺见雕。
砂中程独泣,乡外隐谁招。
回首若经岁,灵州生柳条。

【注释】

塞上:边塞上的景色。边关,指边塞。阔,广阔无垠。河凌坚通马:黄河冰凌坚固,能够通行马匹。胡云缺见雕:匈奴的云气不完整,出现雕鸟。砂中程独泣:在沙石之中,独自哭泣。乡外隐谁招:故乡之外,有谁招揽?回首若经岁:回首望去,仿佛已经过去了一年。灵州:地名,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柳条:柳树。

【赏析】

《塞上》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五律诗。此诗前四句描绘塞北雪天的景象,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意境开阔,情感深沉。

首联“边寒来所阔,今日复明朝。”诗人开篇便描绘出了边塞的寒冷景象,辽阔无垠的雪地,让人感受到边塞的荒凉和寂寞。诗人用“来所阔”表达了时间的变迁,同时也暗示了边塞的战事频繁,生活艰难。诗人以“今日复明朝”来回应这种寒冷与孤独的感觉,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和无奈。

颔联“河凌坚通马,胡云缺见雕。”接着诗人描绘了黄河冰凌坚固,能够通行马匹的场景。然而,这种宁静的画面却被“胡云缺见雕”打破,匈奴的云气不完整,出现雕鸟,象征着战火连天、生灵涂炭的悲惨局面。这一联既展现了边塞的壮丽风光,又揭露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灾难。

颈联“砂中程独泣,乡外隐谁招。”诗人进一步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沙石之中,诗人独自哭泣,无人理解;故乡之外,又有谁能招揽他归家呢?这里的“砂中程独泣”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助,而“乡外隐谁招”则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尾联“回首若经岁,灵州生柳条。”诗人以回首眺望的姿态结束这首诗,仿佛已经过去了一年。而在这片曾经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土地上,如今却生长着柳树条。诗人用“若经岁”暗示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灵州生柳条”更是直接点出了地名“灵州”,使读者联想到历史上的一段佳话——王昭君出塞。这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也是对和平美好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