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三年,游秦复滞燕。
徒陪群彦后,自苦此生前。
径折啼猿树,岩荒喷月泉。
东堂曾受荐,垂白志犹坚。
诗句释义与译文:
- “二十二三年,游秦复滞燕。”
- “二十二三”可能表示的是诗人在二、三十年代的某个时期。
- “游秦”意味着诗人曾到访秦国或与秦国有关的地方;“滞燕”则表示诗人滞留在燕地(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这两句可能是诗人回忆过去在秦地和燕地的旅行经历。
- “徒陪群彦后,自苦此生前。”
- “徒陪群彦后”意指虽然自己未能如群贤之辈般显赫一时,但仍然陪伴在他们之后。
- “自苦此生前”表明诗人对自己未能达到他人的高度而感到苦闷。
- “径折啼猿树,岩荒喷月泉。”
- “径折啼猿树”描述的是通过一条因树木倒塌而变得曲折的小道。这里的“啼猿”象征着旅途中的艰难或是内心的哀愁。
- “岩荒喷月泉”描绘的是岩石荒芜的景象,以及从岩石中涌出月光般清冽的泉水,可能象征着自然之美或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东堂曾受荐,垂白志犹坚。”
- “东堂”可能是指某个重要的场所或官员的官邸,“曾受荐”可能意味着在这里曾经得到提拔或推荐。
- “垂白志犹坚”表达了即便年事已高(“垂白”指的是头发变白),但诗人的抱负或志向依然坚定。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通过回忆自己在秦地和燕地的旅行经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反映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的“途穷啼猿树”、“岩荒喷月泉”,不仅描绘了景物的美丽,更传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最后一句“垂白志犹坚”更是体现了诗人即使年老但仍有远大的志向和追求。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虽历经沧桑但仍保持初心和理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