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一叶下,言念忽悲秋。
变节金初至,分寒火正流。
气含凉夜早,光拂夏云收。
助月微明散,沿河丽景浮。
礼标时令爽,诗兴国风幽。
自此观邦正,深知王业休。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够结合诗句体会思想情感,并联系诗中标题、注释和题目加以理解作答。

“省试七月流火”,意思是七月中旬,太阳已偏西了,太阳落山后天空的余辉犹如天上的流火一样,故称七月流火。这是描写了诗人所见的景象,为下句写景作铺垫。

“言念忽悲秋”,意思是想到秋天到来,不禁悲从中来。这句是说诗人想到秋天就要到了,不由得感叹时光的流逝而悲伤起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之痛和对年华老去之叹。

“变节金初至,分寒火正流”两句,意思是:金秋时节,天气转凉,白露初降,寒气袭人,万物都显得格外清寒。这是从视觉的角度描写的景色,写出了秋季特有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变化的感慨。

“气含凉夜早,光拂夏云收”,两句的意思是:天刚微亮,凉爽的夜晚已经过去;夏云被阳光照射,已经收起。这两句从感觉角度描写了秋天的景象,表现了秋天特有的气候特征。这两句写白天的景,也是写秋日的景,与前两句的夜景相互映衬,更增添了秋意的浓重。

“助月微明散”,意思是:随着月亮升起,月光开始变得明亮,洒满大地。这句是对夜晚景色的描写,突出了秋天晚上的特点。

“沿河丽景浮”,意思是:沿着河面,美丽的风景在水面上漂浮。这里既写景又写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礼标时令爽,诗兴国风幽”两句,意思是:礼乐制度符合季节节气的变化,《诗经》所抒发的正是深沉的思国之怀。这句话既是对前两句景语的总结概括,又点出了诗中要表现的内容,即《诗经》中所抒发的思国之愁。

“自此观邦正,深知王业休”,意思是:从此看来国家的前途不正,我深深地知道王朝的事业将要结束。这是诗人由自然景象的联想引发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答案】

①首联描写了诗人眼前所见之景,即七月中旬太阳偏西之后,天边的流火(晚霞)已开始出现。

②颔联通过“变节”“分寒”两个动词的使用,生动地描绘出秋天来临的气象特点。

③颈联以“气含”和“光拂”两个动词的巧妙使用,将秋夜的寒冷以及夏日夕阳的温暖进行了对比,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气氛。

④尾联两句紧承前文,用典抒情,指出《诗经》中蕴含着深沉的思国之忧,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