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叶萧萧带苇风,寺前归客别支公。
三秋岸雪花初白,一夜林霜叶尽红。
山叠楚天云压塞,浪遥吴苑水连空。
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偈同。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槲叶萧萧带苇风,寺前归客别支公”两句写景:秋风萧瑟,芦荻飘荡,诗人在槲叶萧萧、苇风飘飘中辞别了支遁。

“三秋岸雪花初白,一夜林霜叶尽红”两句写景:深秋时节,江岸上铺满白雪,一夜之间,林中霜叶全变红了。这两句诗描写了深秋时节,江畔和林中的景色。诗人用“三秋”、“一夜”两个词来修饰,突出了时间之短,突出了变化之快,也使读者感到景物的变化是那样突兀,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余地。

“山叠楚天云压塞,浪遥吴苑水连空”两句写景:群山重叠,仿佛楚天之上的云层;江面宽阔,远远望去,好像吴地的苑池。这里,作者通过夸张手法,将山水写得更加壮美。这两句诗描绘了江南的山水美景。

“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偈同”两句写景:我悠然地登上游船,频频回首,却再也找不到和你一起坐在松窗下打坐的那位高僧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答案】

译文:

秋风吹动芦苇,飒飒作响,槲树落叶,萧萧而下。寺门前,诗人与朋友告别。秋天的江边,雪花初落,一夜的林中,霜叶尽染红色。群山叠叠,好似楚天的白云,江阔水远,宛如吴苑的空蒙。我悠然地登上游船,频频回首,却再也找不到和你一起坐在松窗下打坐的那位高僧了。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人与友人分别,在临行前互道珍重之情,并写下这首赠别的诗。首联先点出时间,然后写送别时的场景。颔联以“三秋”“一夜”二字突出季节之迅速变换和景色之变幻无穷,从而衬托出诗人与友人分别时心情的惆怅。颈联写眼前所见之景,山峦叠嶂,云层压塞,江水浩瀚,波涛汹涌。尾联写诗人在船上频频回首,而再也找不到那位高僧了。

全诗意境开阔,语言简练,情景交融,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