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居接近,数里蹑云行。
深去通仙境,思归厌宦名。
月从高掌出,泉向乱松鸣。
坐石眠霞侣,秋来短褐成。

酬厉侍御秋中思归树石所居见寄

三峰居接近,数里蹑云行。

深去通仙境,思归厌宦名。

月从高掌出,泉向乱松鸣。

坐石眠霞侣,秋来短褐成。

注释:

  1. 酬厉侍御: 指酬和厉侍御的诗作。厉侍御: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熟人,具体身份不详。
  2. 秋中: 秋季的时候。
  3. 树石所居: 树石所居:在山间树林和石头之间居住。
  4. 见寄: 见到寄来的诗篇。
  5. 三峰居: 三峰山,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境内。
  6. 数里: 几公里。
  7. 蹑云行: 踩着云雾行走。
  8. 深去通仙境: 深处可以通向仙境。
  9. 厌宦名: 厌倦了官宦生涯。
  10. 月从高掌出: 月亮出现在手掌之上。
  11. 泉向乱松鸣: 泉水在乱松林中流淌并发出声响。
  12. 坐石眠霞侣: 坐在岩石上睡觉,梦见霞光相伴。
  13. 短褐: 粗布衣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之美的喜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首句“三峰居接近,数里蹑云行”,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己隐居的生活环境和方式。三峰山的景色宜人,诗人在此隐居,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数里的山路,诗人踩着云雾行走,仿佛与天地合一。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
    次句“深去通仙境,思归厌宦名”,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他对于隐逸生活的理解和追求。他深知官场的险恶,因此选择远离世俗,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之所。在这里,他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也可以摆脱官场的压力和束缚。这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正是诗人内心真实的写照。
    第三、四句“月从高掌出,泉向乱松鸣”,诗人通过对月光和泉水的描写,进一步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月光从高高的树梢洒下,照亮了整个山林。泉水在乱松林中流淌,发出悦耳的声响。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最后两句“坐石眠霞侣,秋来短褐成”,则是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总结和反思。他选择坐在岩石上,与霞光为伴;他穿着短小的粗布衣服,过着简朴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满足感。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深深眷恋和怀念。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官场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象生动形象,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诗意美感。诗人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和反思,传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