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下晚烟,留客杏花前。
遍问人寰事,新从洞府天。
长松皆扫月,老鹤不知年。
为说蓬瀛路,云涛几处连。

【注解】

  1.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唐都城,当时为京城。春夜:春天的夜晚。
  2. 宿:留宿。开元观:在长安城中,唐代名胜古迹之一。
  3.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晚烟:傍晚的烟雾。
  4. 杏花前:杏树花开的时节。
  5. 洞府天:神仙居住的地方。
  6. 长松:指高大挺拔的松树。扫月:用扫帚清扫月亮。
  7. 老鹤:年迈的老鹤。不知年:不知道有多少年了。
  8. 蓬瀛路:蓬莱和瀛洲的道路,都是传说中的仙山。
  9. 云涛几处连:云雾中有几处山峰相连。
    【赏析】
    《长安春夜宿开元观》是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在长安开元观中春宵留宿的情景。全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联“霓裳下晚烟,留客杏花前”两句写诗人与客人相聚的场景。霓裳舞曲在暮色苍茫的烟雾中缓缓飘落,而杏花则开在了诗人的身旁。这里的“晚烟”、“杏花”,都给人以朦胧、迷离之感,营造出一种静谧、幽雅的氛围。同时,这两句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他渴望与友人共赏这美好的夜色,共同度过这难忘的时光。
    颔联“遍问人寰事,新从洞府天。”两句则是诗人询问世间琐事的表现。他向身边的人咨询各种人间的事情,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神仙居住的洞府之中一般。这里的“洞府”,既指的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也可理解为诗人自己内心的理想境界。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人间琐事的不屑一顾以及对自己理想境界的追求。
    颈联“长松皆扫月,老鹤不知年。”两句则是诗人想象中的自然景象。长松之上,月光洒满大地;而老鹤则已经经历了无数的春秋更替,仿佛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松树和鹤都赋予了人的情感,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尾联“为说蓬瀛路,云涛几处连。”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他设想着自己能够找到通往蓬瀛仙境的道路,那里云雾缭绕、山峰连绵。这里的“蓬瀛”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山,而“云涛”则是指那些连绵起伏的山峰。通过这一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长生不老、追求仙道的美好向往。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欣赏古代诗歌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唐代文化的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