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子守柴荆,谁人记姓名。
风云千骑降,草木一阳生。
礼异江河动,欢殊里巷惊。
称觞容侍坐,看竹许同行。
遇觉沧溟浅,恩疑太岳轻。
尽搜天地物,无谕此时情。
【注】至:到;柴荆:柴门、篱笆,借指家。李常侍:唐代李邕曾任常侍。过郊居:经过郊外的住所。
贱子:谦辞,表示自谦。守柴荆:看守着柴门。李邕任常侍时曾到访杜甫家,但杜甫当时并未在家,所以称“过”,不是拜访。
谁人记姓名:杜甫有《奉送严公入朝十韵》诗,其中有“朱绂少微身,荣恩兼宠锡”句,可见李邕是受皇帝之命来宣旨的,而杜甫当时并不在长安,所以用此语。
风云千骑降:杜甫有《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其中“云移秦树动,风雪满吴松”句,可知当此时正值冬季,所以云雪交加。
草木一阳生:杜甫有《早梅》诗,其中“天寒远山净,日暮归鸟急”句,可知此时正值寒冬腊月。
礼异江河动:杜甫有《春宿左省》诗,其中“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句,可知当此时已至傍晚。
欢殊里巷惊:杜甫有《客夜》诗,其中“鸡鸣风雨过,投宿桃花村”句,可知当此时已是春天。
称觞容侍坐:杜甫有《赠卫八处士》诗,其中“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句,可知当时已是晚上。
看竹许同行:杜甫有《与郑县司户书》,其中“看竹何须待霜皮”句,可知当时已是春天。
遇觉沧溟浅:杜甫有《咏怀古迹五首》之一,其中“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声”句,可知当此时正是春天。
恩疑太岳轻:杜甫有《秋兴八首》其一,其中“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句,可知当此时正是秋天。
尽搜天地物:杜甫有《诸将五首·其四》,其中“群贤毕尽收,夹毂趋东门”句,可知当此时正是春天。
无谕此时情:杜甫有《哀江头》,其中“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泪相和滴断肠”句,可知当时正是春天,而杜甫却已去世。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夜宴请李邕的情景,表现了李邕对杜甫的赏识以及两人深厚的情谊。
第一联中,“贱子”、“柴荆”都是谦称自己的用语。“谁人记姓名”意即无人能记住我的名字。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自嘲。
第二联中,“风云”、“草木”均以自然景物作喻,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感慨。诗人感叹岁月如梦,人生易老。同时,也暗含了对李邕的赞美之情。
第三联中,“礼异”、“欢殊”都表达了作者对此次宴会的感慨。他感叹这次宴会虽然隆重热烈,但是自己并没有出席。这种反差使得他的心中充满了失落感。
第四联中,“称觞容侍坐”意为邀请李邕一起举杯畅饮,而他却未能参加这次宴席。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激之情。
第五联中,“看竹许同行”意为邀请李邕一起去观赏竹子,然而他也没能参加这次游览。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李邕的思念之情。
第六联中,“遇觉沧溟浅”意为李邕的到来就像大海一样深邃广阔,而他自己却无法与之相比。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李邕才华的敬仰之情。
第七联中,“恩疑太岳轻”意为李邕对自己的赏识如同泰山一般沉重,而自己却只能默默地承受这份恩情。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李邕的感激之情。
第八联中,“尽搜天地物”意为要尽可能地搜集世间的美好事物来报答李邕的恩情。而实际上,这一切都已经无法实现了。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的遗憾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夜宴请李邕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与李邕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对李邕的深深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