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乱免遗折,森罗贤达名。
末郎何所取,叨继外门荣。
【注释】:
中台五题石柱:中台,是汉代的宫殿名。汉高祖刘邦曾建都于中都(今河南洛阳),在中都城内立五碑,刻有五首诗篇。后人将这五首诗称为“中台五题”。
暴乱免遗折:指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各树旗帜。曹操、刘备、刘表、孙权等纷纷称帝,天下大乱。公元214年(延康元年)十月,汉献帝被迫封曹操为魏王。次年正月,又封刘备为蜀王,孙权为吴王。曹操与刘备争夺中原,连战三年未决,双方互派使者谈判,结果以曹操胜利告终。
森罗贤达名:形容贤能的人很多。
末郎何所取:末郎,指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人称“卧诸葛”。他博学多才,深得刘备器重,后辅佐刘备之子刘禅治理蜀国,任丞相。“末郎”即末了。“取”在这里是“取得”、“得到”。“何所取”即“从何处取得”。
叨继外门荣:叨,谦词,表示谦虚。外门,指门外,泛指外面。这里比喻没有依靠的边远地区。“荣”,光荣,荣誉。“叨继外门荣”,意思是我得到了什么荣耀啊!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借咏史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感慨。全诗四句,每句五个字,韵脚都是下平十一尤。
第一句:“暴乱免遗折”,意谓天下大乱,英明如你曹操这样的人物才能脱颖而出,得以保全自己的名声。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在官渡之战中战胜袁绍,统一了北方;后来又平定了乌桓族的叛乱。这首诗就是颂扬曹操功业的。“免遗折”是说曹操免遭祸殃而名垂青史。
第二句:“森罗贤达名”,意为贤能的人如云聚星罗般地聚集在一起,成就了一代伟业。曹操手下人才济济,文有荀彧、郭嘉等“奇策妙算”之士,武有许褚、张辽等勇冠三军的猛将,再加上谋士如荀攸、钟繇等,所以才能成就一番大业。
第三句:“末郎何所取”,意谓你诸葛亮为何要取得这些荣耀呢?这里用反问的语气,表现诗人对诸葛亮取得如此高名感到不解和惋惜。“末郎”指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一生为蜀汉竭尽心力,但最终却落得身死五丈原的悲苦结局。诗人对此感到痛心疾首。
末句:“叨继外门荣。”言我得到这样的荣耀也真是愧不敢当。“外门”是谦辞,指边远地方。这里指偏远的地方。这句是诗人对诸葛亮的劝勉语,也是对自己的自谦之词。诸葛亮一生勤勉谨慎,从不因私情耽误公事,即使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国家大事。诗人因此对诸葛亮寄予很高的期望和敬意。
诗人借咏史来抒发对时局的忧患意识,同时也对诸葛亮的功业表示了由衷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