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来奔走巴江滨,愁客多于江徼人。
朝醉暮醉雪开霁,一枝两枝梅探春。
诏书罪己方哀痛,乡县徵兵尚苦辛。
鬓秃又惊逢献岁,眼前浑不见交亲。

【注释】

巴江:指长江。巴水,即巴陵。

江滨:江边。

徼:边境,这里泛指边地。

雪开霁:雪停了。

一枝两枝:几枝。

诏书:皇帝的诏令。

罪方:受罪的人。

乡县:乡间、县城。徵兵:征兵。

鬓毛:指头发,此处比喻年岁。

献岁:新年。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时在夔州所作。诗人写自己流寓异乡,年老体衰,又值国家不幸,征人远征,心情十分悲苦。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真意切,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爱国者的心声。

开头四句写自己的流寓巴江之苦,愁客之多。“朝醉暮醉”二句写自己因思家而醉眠。末四句写征人远役,自己年老多病,不能为国出力,感到万分悲愤。

首句“乱来奔走巴江滨”,直陈流寓之苦。“巴江”即长江,诗人自注:“巴陵临江。”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流寓在外已经很久,到处奔波,无定所依。“愁客多于江徼人”,进一步说明自己流寓在外之苦。“江徼”即江南边界。“徼”通“侥”。“徼人”就是“江北人”。意思是说,自己流寓在外的忧愁,比江北人的忧愁还要深重。

“朝醉暮醉雪开霁”,这是写自己因思家而醉眠。“朝醉暮醉”二句承上而来,写自己因思家而醉眠,这两句是说,早晨醉酒,黄昏又醉,雪后天晴,天气转暖。“雪开霁”三字既点明了时间,也表明了天气,使诗句更加有意境。

“一枝两枝梅探春”,这四句写诗人在雪后看到梅花开放,便去赏花。“一枝两枝”三句,是诗人对梅花盛开的赞美。“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强的品格。

“诏书罪己方哀痛”,写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诏书”指皇帝的诏书。“方”是代词,犹“他”。“哀痛”是悲痛、伤心的意思。“诏书”二句承上而来,诗人因看到国家的不幸,心中十分痛苦,所以发出了“诏书罪方哀痛”的叹息。

“乡县徵兵尚苦辛”,写诗人听到家乡传来的征兵消息,内心十分痛苦。“乡县”即家乡。“徵兵”指征兵。“苦辛”指辛苦、劳累。

“鬓秃又惊逢献岁”,写诗人听到新春到来的消息,又增添了一份愁苦之感。“献岁”指新年。《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徒民都咸阳,阿房毕兴,作各宫室……明年,奏始皇出游会稽,渡浙江,梁与越通……”“献岁”即新年。

尾四句写征人远役,自己年老多病,不能为国出力,感到万分悲愤。“眼前浑不见交亲”,意思是说,眼前的景色都看不清了,连亲戚朋友也看不见了。这几句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真意切,表达了当时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爱国者的心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