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夜如清昼,幽人在小庭。
满空垂列宿,那个是文星。
世界归谁是,心魂向自宁。
何当见尧舜,重为造生灵。

《月下作》

良夜如清昼,幽人在小庭。

满空垂列宿,那个是文星。

世界归谁是,心魂向自宁。

何当见尧舜,重为造生灵。

注释:
良夜如清昼:美好的夜晚如同白昼一样明亮。
幽人在小庭:在小庭院中独自居住的人。
满空垂列宿:满天的星星仿佛悬挂在天空中。
那个是文星:那个是文采之星吗?
世界归谁是,心魂向自宁:这个世界的归属是谁的呢?我的心魂向往安宁。
何当见尧舜,重为造生灵:何时能再见到尧舜那样的贤明君主呢?我要再创造生命。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深夜独处时对于人生、宇宙和理想境界的思考。诗的前两句“良夜如清昼,幽人在小庭”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明亮的夜晚,一个独自生活的人居住在小庭院中。这里的“良夜”和“清昼”都是形容夜晚的景象,而“幽人”则是指孤独的人。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心理状态,展现了他对于人生的深沉思考。

接下来“满空垂列宿,那个是文星”一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夜空中的星辰。在这里,诗人似乎在寻找那颗能够代表自己的文采之星。然而,他也明白这颗“文星”并不存在,因此发出了疑问:“那个是文星?”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认知,也反映了他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和困惑。

“世界归谁是,心魂向自宁”这一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自己的内心。在这个宁静的时刻,他感到了一种心灵的安宁。他不再追求外界的认可和归属,而是选择了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里的“心魂向自宁”不仅是诗人对自我的一种安慰,也是一种对于生活的态度和选择。

最后的“何当见尧舜,重为造生灵”,诗人提出了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他希望能够再次见到尧舜那样的贤明君主,并希望再次创造生命。这里的“重为造生灵”表达了诗人对于创造和贡献的渴望,以及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尊重。

这首诗通过对夜空的描绘和对自我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宇宙和理想的深刻思考。他的心境从孤独、疑惑到平静、安宁,再到憧憬未来,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