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
开城邀好客,置酒赏清秋。
影透衣香润,光凝歌黛愁。
斜辉犹可玩,移宴上西楼。
注释:
八月十五日夜半云开,然后玩月因书一时之景寄呈乐天。
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
碧云:形容云彩的颜色像青翠的山色,这里指月亮升起前的乌云。
中天:天空中心,即月亮所在的方位。
素月:明亮的月亮。
开城邀好客,置酒赏清秋。
开城:打开城门迎接客人。
置酒:摆上美酒款待。
赏:欣赏。
清秋:秋天。
影透衣香润,光凝歌黛愁。
影子透过衣裳让肌肤感到温暖,月光凝聚在脸上的妆容上让人感到忧愁。
衣香润:衣服因为月光而变得湿润,仿佛被月光所浸染。
光凝:月光凝聚在脸上,使妆容显得更加清晰。
歌黛:化妆用的青色脂粉,代指女子的容貌。
愁:忧愁、哀愁。
斜辉犹可玩,移宴上西楼。
斜辉:斜照的光辉。
玩:欣赏、享受。
移宴:移动宴席,指登上西楼观赏月亮。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白居易在中秋之夜所作,表达了他对中秋佳节的喜爱和对月亮的欣赏。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第一句“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象。碧云指的是乌云,素月则是指明月,两句合起来描绘了中秋之夜,乌云散去,明月高悬的情景。这里的“半夜”指的是夜晚的时间,而“中天”则是月亮升起的位置,两者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二句“开城邀好客,置酒赏清秋”,进一步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氛围。诗人邀请好客之人一起赏月,共度美好时光。这里的“好客”指的是热情的主人,他们邀请宾客一同赏月,共享这个美好的时刻。
第三句“影透衣香润,光凝歌黛愁”,则是诗人在赏月过程中的感受。月光透过衣裳,使衣物变得湿润;月光凝聚在脸上,使妆容显得更加清晰。然而,这种美丽却让人感到忧愁,可能是由于月亮过于明亮所致。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在中秋之夜的独特感受。
最后一句“斜辉犹可玩,移宴上西楼”,是诗人结束赏月后的心情。虽然已经过了深夜,但斜洒的月光仍让人感到愉快,于是诗人决定登上西楼继续欣赏美景。这里的“犹可玩”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喜爱,也体现了诗人对中秋节日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