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尽潇湘万里馀,少逢知己忆吾庐。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地远何当随计吏,策成终自诣公车。
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
诗句:行尽潇湘万里馀,少逢知己忆吾庐。
译文:
从潇湘一直走到万里之外,很少能遇到知心的朋友一起回忆故乡的温暖。在靠近水边的几间简陋的茅屋前徘徊,秋天的夜晚,一盏孤灯陪伴我独自读书。虽然远离京城,但只要有才华和学识,终会有被征召的时候。如果家乡的人问起我在连州的情况,就说这里的山景比画还美。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贬谪期间写给同乡曹璩的诗作,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全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潇湘地区的孤独生活和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行尽潇湘万里馀”直接点明了作者的行程之长和心境之阔。潇湘地区位于湖南,以其秀丽山水著称。刘禹锡自贬至此,历经千辛万苦,可见其旅途之遥远。而“万里馀”更增添了旅途的艰难与漫长,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第二句“少逢知己忆吾庐”,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知己难寻的感慨。在这里,“吾庐”指的是诗人的住所,也是他情感寄托的地方。然而,尽管身处异地,诗人却常常思念着远方的知己,体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彼此理解的渴望。第三、四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诗人选择在靠近水源的几间简朴的茅屋中居住,周围环境清幽,使他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学习。夜晚时分,只有一盏秋灯陪伴着他,这既反映了诗人生活的艰苦,也展示了他坚持自我提升的决心。“地远何当随计吏,策成终自诣公车。”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决心。即便身处偏远之地,他也不愿随波逐流,等待命运的安排。相反,他相信自己的才能终将得到认可,会有一天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功名和地位。“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最后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千山图画”这一意象,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想象,即如果连州的人们问起他在剡中的境遇,他会自豪地说这里山清水秀,景色之美胜过任何画作。这既是对家乡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自身境遇的一种慰藉和自信表达。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对友情的珍视、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美好家园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