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艑高帆一百尺,新声促柱十三弦。
扬州市里商人女,来占江西明月天。

【注释】

艑:大船。高帆:高扬的风帆。新声:新的音乐声,指筝曲。十三弦:十三根弦。占:占据。明月天:明亮的月亮和天空。

【赏析】

这首七绝是李白在长安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左右。诗人在长安与玉真公主相识,并受到她的赏识,于是便写了这首诗。诗中的“扬州”即扬州,今属江苏;“江西”指安徽南部一带,当时属于江南道管辖地区。

第一句“夜闻商人船中筝”,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事件。诗人是在月明如镜的夜晚听到的筝声:这筝声是从江上来的大商船中的,船上有一个正在弹奏的商人女子,她弹得非常动听。第二句“大艑高帆一百尺,新声促柱十三弦”,诗人用“大艑”、“高帆”、“新声”、“促柱”这些关键词语描写出一幅江上月夜行船的美丽画面,并把这一画面定格在读者眼前:那高高扬起的风帆下,停泊着一只载满货物的大木船,船上有一位弹筝的女子。她正以熟练而优美的技巧弹奏着一曲动人的新曲。

第三四句“扬州市里商人女,来占江西明月天”,写这位扬州商人女对天上明月的向往之情,也写出了这位商人女的美貌、气质及才艺。她来自繁华的扬州,现在却来到远离故乡的江西,去占有那里的皎洁明月。

这首诗意境开阔,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前两句主要写景,后两句主要抒情,景物与情思浑然一体。诗中“新声促柱”一句,形象生动,富于音乐感。“明月天”三字,将明月拟人化,赋予它生命,使明月人格化了,这就为全诗营造了一种空灵飘逸的氛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