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潇湘神·斑竹枝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注释】

斑竹:斑竹又名湘妃竹。相传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娥皇、女英追至洞庭而死,她们的眼泪洒在竹子上,就变成斑斑点点的斑竹了,故名。

瑶瑟(shào):古琴名,用美玉制成的弦。

潇湘:指今湖南一带。潇水、湘江合流后称为“潇湘”。

【赏析】

此词为咏叹男女爱情之作。上片写情人对音信的企盼和相见之难;下片写女子思念之情。

起句“斑竹枝”,以景衬情,渲染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意境。“斑竹”本是湘妃的化身,而湘妃又与屈原有着密切的关系。传说中湘妃既死,其泪化成斑竹,故以斑竹为题。“斑竹枝”,即斑竹,亦称湘妃竹。相传尧之二妃娥皇、女英死于舜之前,她们的泪滴在湘江之滨,遂化作斑竹。所以,斑竹又称湘妃竹。这种竹生长得十分奇特,上面是斑斑点点的小圆孔,如同妇女脸上的泪痕。诗人借以抒发相思的情怀。这两句的意思是:湘妃的竹枝啊,湘妃的竹枝啊!我满眼泪花地寄托着我对你的思念。

过片“楚客欲听瑶瑟怨”,紧承上文,进一步刻画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内心活动。楚客,指楚国的游子;瑶瑟,即美玉制成的琴。这里指一位弹奏瑶瑟的楚人。他听到这凄凉婉转的曲调,心中充满怨恨,于是产生了听歌的渴望。“欲听瑶瑟怨”,是说这位楚人想听那悲怨动人的《湘夫人》曲。《湘夫人》,即《九歌》中的《湘夫人》,相传是湘水女神娥皇、女英所作。相传娥皇、女英是舜帝的两个妃子,舜被流放,她们追至湘水,溺死而葬于湘江,泪水染竹,成为斑竹。她们的怨情也随着湘江流水,流入人们耳中,成为一曲动听的乐调。“潇湘深夜月明时”,则是说这位楚人在湘江之畔,夜深人静之时,听到了《湘夫人》曲的美妙音乐,不禁心旌摇曳,情思飞驰,盼望能见到心爱的人儿。这一结句将前面所写的哀怨之情推向高潮。

这首词写相思之苦,构思新颖巧妙。开头三句写相思之情,以景作衬,渲染气氛。四句写怀人之情,通过“楚客”、“瑶瑟”、“潇湘”等具体形象表现其怀人之深、思人之切、恨人之长。结尾二句,以景结情,收束全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