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本岑寂,素琴何清幽。
弹为风入松,崖谷飒已秋。
庭鹤舞白雪,泉鱼跃洪流。
予欲娱世人,明月难暗投。
感叹未终曲,泪下不可收。
呜呼钟子期,零落归荒丘。
死而若有知,魂兮从我游。
【注释】
- 岑寂:寂静无声。
- 清幽:幽静、清净。
- 弹为风入松,崖谷飒已秋:弹琴声如秋风扫落叶,山崖峡谷发出萧瑟之声。
- 庭鹤舞白雪:庭院中的白鹤在飞舞,仿佛是在跳舞。
- 泉鱼跃洪流:泉水中的鱼儿跳跃在水流中。
- 娱世人:给世人带来欢乐。
- 明月难暗投:难以用月光传递信息。
- 叹:叹息。
- 终曲:结束。
- 零落归荒丘:人死后归化为尘土,归于荒草之中。
- 若:好像。
- 魂兮从我游:灵魂与我同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与世隔绝,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动物行为,传达了他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无常、生死离别的感慨。
第一句“碧山本岑寂,素琴何清幽”,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碧绿的山峰静静地耸立,一片寂静的氛围弥漫着整个山林,而那把素净无瑕的古琴,则散发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清雅气息。这里的“碧山”、“岑寂”和“素琴”都是诗人用来象征他的内心世界和追求的精神境界。
第二句“弹为风入松,崖谷飒已秋”,则是通过弹奏琴声来表达内心的感受。琴声如同秋风扫过松林,使得山崖峡谷都变得肃然起敬;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秋天的到来。这里的“风入松”形象地描绘了风的声音,而“崖谷飒”则生动地刻画了风吹动山林的景象。
第三句“庭鹤舞白雪,泉鱼跃洪流”,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动态美和和谐美。庭中飞翔的白鹤如同在舞蹈一般,而清澈的泉水中的鱼儿则欢快地跳跃于波涛之中。这些自然元素与前两句形成了完美的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第四句“予欲娱世人,明月难暗投”,表达了诗人想要将这份美好传递给世人的愿望。然而,由于无法用语言或动作来传达内心的情感,诗人只能借助明月这一象征来传达自己的心意。这里的“明月”既是诗人所钟爱的意象,也是他与世人沟通的桥梁。
第五至第八句则转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感叹未终曲,泪下不可收。呜呼钟子期,零落归荒丘。”诗人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感叹自己未能完成心中的旋律,同时也表达了对已故知己的怀念之情。这里的“钟子期”指的是古代的知音人物伯牙,他们彼此理解、相互赏识,成为了一段佳话。
第九句“死而若有知,魂兮从我游”,则是诗人对自己死后灵魂归宿的一种假设。他认为,即使身死,只要灵魂存在,就可以随自己的意愿游走天地之间。这里的“若有知”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最后一句“死而若有知,魂兮从我游”,则是诗人对自己死后灵魂归宿的一种假设。他认为,即使身死,只要灵魂存在,就可以随自己的意愿游走天地之间。这里的“若有知”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独特理解和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美好和永恒追求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