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兵辽水边,风急卷旌旃。
绝塞阴无草,平沙去尽天。
下营看斗建,传号信狼烟。
圣代书青史,当时破虏年。
塞下曲
勒兵辽水边,风急卷旌旃。
绝塞阴无草,平沙去尽天。
下营看斗建,传号信狼烟。
圣代书青史,当时破虏年。
注释:
勒兵:整顿军队,准备战斗。
辽水:指辽河,流经辽宁省。
旌旃: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杆和旗帜。
绝塞:极远的边塞。
去尽:消失殆尽。
斗建:北斗星名。这里指北斗七星。
传号:传递信号。
狼烟:古时边防报警用的烟火,因状如狼烟而得名。
圣代:美好的时代。
青史:史书,借指历史。
赏析:
《塞下曲》共有六首,这是其中的第六首。诗中描绘了一幅边疆将士在风疾浪高、寒气凛冽的环境中作战的景象,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赞美之情。
首句“勒兵辽水边”,描绘了将士们整顿军队、整装待发的情景。辽水是流经辽宁省的大河,这里指的是边疆。勒兵,即整顿军队,准备战斗。
第二句“风急卷旌旃”,进一步描绘了将士们在战斗中的英勇形象。风吹得旌旗猎猎作响,仿佛要被吹卷起来一样。
接下来两句“绝塞阴无草,平沙去尽天”,则是对战场环境的描写。这里说的是战场地势平坦,草原辽阔,天空湛蓝,没有一丝云彩。这种景象给人一种空旷、寂寥的感觉,也反映了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后两句“下营看斗建,传号信狼烟。”则是对战斗过程的描述。将士们放下帐篷,仰望北斗七星,等待命令的到来。同时,他们通过烽火台向远方传递信号,以保持联系。这里的烽火台是边防哨所,用来报告敌情或传递军令的一种设施。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善战,又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