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疏名路,频来访远松。
孤标宜雪后,每见忆山中。
静影生幽藓,寒声入迥空。
何年植兹地,晓夕动清风。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冬日题兴善寺崔律师院孤松
为此疏名路,频来访远松。
孤标宜雪后,每见忆山中。
静影生幽藓,寒声入迥空。
何年植兹地,晓夕动清风。

我们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读:

  1. 冬日题兴善寺崔律师院孤松:这是诗的首句,直接点明了主题——冬日里的兴善寺旁的孤独松树。这里的“题”是指题写、题记的意思,表明诗人有感于景,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2. 为此疏名路,频来访远松: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棵孤独松树的喜爱之情。他常常来此,是为了表达对他的思念和敬意。

  3. 孤标宜雪后,每见忆山中:这里描述了松树的孤独姿态,它仿佛是在雪后才更加显眼,每次看到它都会让人想起山中的美景。

  4. 静影生幽藓,寒声入迥空:描绘了松树的静态美以及它的寂静之声。静影指的是松树的影子,而幽藓则形容了松树周围环境的美丽。寒声则是对松木被风吹过的声音的描述,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5. 何年植兹地,晓夕动清风:诗人在诗的末尾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这棵树是何时被种植在这里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棵松树的感情深厚,无论何时都能引起他的共鸣。

整首诗以冬日里的孤独松树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情感。通过对松树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