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归淳朴,明珠被弃捐。
天真来照乘,成性却沈泉。
不是灵蛇吐,非缘合浦还。
岸傍随月落,波底共星悬。
致远终无胫,怀贪遂息肩。
欲知恭俭德,所宝在惟贤。
【诗句】
投珠于泉,至道归淳朴,明珠被弃捐。
天真来照乘,成性却沈泉。
不是灵蛇吐,非缘合浦还。
岸傍随月落,波底共星悬。
致远终无胫,怀贪遂息肩。
欲知恭俭德,所宝在惟贤。
【译文】
将珍珠投入泉水,追求的是真正的道理,摒弃了世俗的纷扰。
天真自然来映照,本性纯正却沉没于泉水深处。
并非是灵蛇吐珠,也不是因为合浦归还。
岸边随着月亮的落下,水底与星星一同闪耀。
远行的人最终没有腿脚之累,贪心之人便随之放下了负担。
若要了解恭谦节俭的美德,那最宝贵的便是贤能之士。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对“投珠于泉”这一动作的描写,引出了“至道归淳朴”的主题,强调了真实、自然和纯真的价值。随后,诗人通过描绘“天真来照乘,成性却沈泉”,表现了自然万物的真实面貌,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内心的纯真与善良。
接下来的几行,诗人通过对“不是灵蛇吐,非缘合浦还”的描绘,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与人类的贪欲之间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贪婪行为的批判,也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欲望,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
最后两句“岸傍随月落,波底共星悬”则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月亮和星星赋予了情感和生命,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这既是一种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启示。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传达了诗人对于道德品质的追求和对于人生哲理的理解。它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哲学的思考,值得我们深思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