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逢山便欲登,自疑身作往来僧。
徒行至此三千里,不是有缘应不能。
过象耳山二首
一色青松几万栽,异香薰路带花开
【注释】
《过象耳山二首》,是唐代诗人薛能的作品,共分为两首,每首都表达了诗人对蜀中风光的无限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慨。
【译文】
一望无际的青色山峰,郁郁葱葱的松树覆盖了山坡;花香弥漫在小路上,似乎整个山谷都被芳香所包围。每当山门即将关闭时,心中总是暗暗期盼再次踏入这片神秘的土地,希望能够再次踏上蜀中的旅程。我独自一人行走在通往山上的漫长道路上,已经走过了数千里的距离。然而,如果不是命中注定要来此地,恐怕是无法实现这一愿望的。
【赏析】
《过象耳山二首》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情感与旅途体验的诗作。通过对象耳山景色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追求。诗句中的“一色青松几万栽,异香薰路带花开”生动地描绘了山间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色,使人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中的“自疑身作住来僧”、“徒行至此三千里”,表达了诗人独自面对未知旅途的恐惧与不安。然而,正是这种孤独与挑战让诗歌更显深沉,也更加引人深思。通过“不是有缘应不能”一句,薛能巧妙地表达了一种宿命论的观点,即人的命运往往受到某种不可抗力的制约。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它告诉我们,尽管旅途可能充满艰辛与挑战,但只要心中有爱、有梦,就能够勇敢地走下去。正如诗人所期望的那样,总有一天能够到达心中的目的地,实现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