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径彻林间,过桥如入山。
蔡侯添水榭,蒋氏本柴关。
静泛穷幽趣,惊飞湿醉颜。
恨无优俸买,来得暂时闲。
步与招提接,舟临夕照还。
春风应不到,前想负花湾。
蔡州蒋亭
草径彻林间,过桥如入山。
蔡侯添水榭,蒋氏本柴关。
静泛穷幽趣,惊飞湿醉颜。
恨无优俸买,来得暂时闲。
步与招提接,舟临夕照还。
春风应不到,前想负花湾。
注释:
- 草径:小路。
- 过桥:走完桥。
- 如入山:像进入深山一样。
- 蔡侯:指蔡州的地方官,这里可能是诗人的同僚或上司。
- 添:建造。
- 水榭:水上的亭台。
- 蒋氏:指诗人自己。
- 本柴关:本来的柴门。
- 静泛:静静地划着小船。
- 穷幽趣:寻求深奥的趣味。
- 惊飞湿醉颜:惊动了水鸟,溅湿了醉颜。
- 恨无:可惜没有。
- 优俸:优厚的俸禄。
- 得来:得到。
- 暂时闲:暂时的闲暇。
- 招提(zōuliú):佛教的寺庙,这里指诗人所住的寺庙。
- 舟临夕照还:船在傍晚的余晖中返回。
- 春风应不到:春风不会来到这里。
- 负花湾:辜负了赏花的好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蔡州蒋亭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首句“草径彻林间,过桥如入山。”描绘了蒋亭周围茂密的草地和树林,以及过桥时的宁静和深远。这里的“草径”和“林间”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林之中。“过桥如入山”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和深远的感觉,如同进入深山一般。
次句“蔡侯添水榭,蒋氏本柴关。”点明了蒋亭的主人蔡侯和蒋氏。这里的“添”字表现出蔡侯对蒋亭的重视和投资,使蒋亭更加美丽。而“本柴关”则暗示了蒋亭原本的简陋,与后来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句“静泛穷幽趣,惊飞湿醉颜。”描述了诗人在蒋亭内静坐欣赏美景的过程。这里的“静泛”和“惊飞”分别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被美景触动的情感波动。“湿醉颜”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被美景陶醉的状态。
第四句“恨无优俸买,来得暂时闲。”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由时光的渴望。这里的“恨无”和“来得暂时闲”透露出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五至八句描述了诗人在蒋亭内的活动,如“步与招提接”,即诗人走在通往寺庙的路上;“舟临夕照还”,则是诗人在黄昏时分乘船返回。
最后两句“春风应不到,前想负花湾。”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这里的“春风应不到”暗示了春天尚未到来,而“前想负花湾”则表明诗人希望在春天到来时能再次来到这里欣赏美景。
这首诗通过对蒋亭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同时,通过对景物的细腻刻画和情感的抒发,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