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帷长日尽,虚馆早凉生。
芳草犹未荐,如何蜻蛚鸣。
秋风已振衣,客去何时归。
为问当途者,宁知心有违。
【注释】
下帷:放下帘幕,指闭门谢客。长日:长日闭关,即终日。虚馆:空寂的馆舍。荐:进献。蜻蜓:即蜻蛉,一种昆虫。振衣:抖起衣袖。宁知:难道知道吗?心有违:内心有违背。违:违背、不顺从。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居生活的诗歌。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独居山野的日常生活,表现了对官场名利的鄙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构思巧妙,用语简练,意境深远,是五言古诗中的佳作。
“秋怀”是题目,以下四句为第一部分。首二句点明隐居生活的特点:“下帷”(卷起帷幕),表示终日闭门谢客;“虚馆”(空荡荡的馆舍)说明没有宾客来往。这两句写出了隐士的生活环境和心境。第三句“芳草犹未荐”,写到了山中景物。“芳草”指山间青草,这里用“犹未荐”三字,说明作者虽在山中,但并没有真正归隐,只是身在山林却心在仕途,所以山中的芳草也引不起作者内心的愉悦。第四句“如何蜻蜓鸣”,以“如何”反诘,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环境的不悦。蜻蜓鸣响,本是自然现象,但在作者看来,却是扰人清梦的噪音。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宁静生活环境的厌恶之情。
接下来是第二部分“秋风已振衣”。前文说到“虚馆早凉生”,说明此时天气已转凉,秋风萧瑟。诗人披衣走出室外,准备去野外走走,以消解心中的烦闷。然而,秋风一吹,他感到一阵寒意袭来,不由得抖开衣袖,裹紧身体,以抵御寒风。“客去何时归”一句,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他虽然披衣出门,但心中依然空虚寂寞,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到繁华的仕途中去。这一句表达了他对仕途的眷恋和对隐居生活的厌倦。
最后两句“为问当途者,宁知心有违”。诗人走到野外后,抬头仰望天空,突然发现一群蜻蜓正飞来飞去,嗡嗡作响,好像在嘲笑他的孤独和清高。他心中一动,想起了那些当权者,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常常排挤异己,甚至不惜使用卑鄙手段。想到这里,诗人不禁感慨万分:“难道这些当权者真的了解自己的心意吗?”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当权者的不满和愤懑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眷恋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运用了反诘、对比等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