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竹疑村好,穿芦觉渚幽。
渐安无旷土,姜芋当农收。
“映竹疑村好,穿芦觉渚幽。渐安无旷土,姜芋当农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钱珝的作品《江行无题一百首》中的一句。全诗通过对江行途中所见之景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幅宁静而又生动的江南水乡画面。每句诗句不仅富有画面感,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色彩。
“映竹疑村好,穿芦觉渚幽”两句,诗人以竹影婆娑、芦丛穿行为背景,营造出一种仿佛置身于乡村的静谧之感。竹子作为坚韧不拔的象征,映入眼帘则让人联想到村庄的美好与宁静,而穿过芦苇丛时感受到的清幽则让人感到大自然的清新。这种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反映了他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句子中,“渐安无旷土,姜芋当农收”进一步描述了田野的景象。这里的“无旷土”意味着田野广阔而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当农收”则预示了丰收的喜悦。这两句诗不仅传达出诗人对农业生产的关心,也隐含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通过深入解析《江行无题一百首》中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钱珝如何运用其独特的文学手法,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巧妙结合,创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这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