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苦诗书向灯烛。柴门半掩寂无人,惟有白云相伴宿。
春日溪头垂钓归,花笑莺啼芳草绿。猿鹤寥寥愁转深,携琴独理仙家曲。
曲中哀怨谁知妙,子期能识宫商调。鱼未成龙剑未飞,家贫耽学人争笑。
君不见苏秦与韩信,独步谁知是英俊。一朝得遇圣明君,腰间各佩黄金印。
男儿立志需稽古,莫厌灯前读书苦。自古公侯未遇时,萧条长闭山中户。
诗句原文:
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苦诗书向灯烛。
柴门半掩寂无人,惟有白云相伴宿。
春日溪头垂钓归,花笑莺啼芳草绿。
猿鹤寥寥愁转深,携琴独理仙家曲。
曲中哀怨谁知妙,子期能识宫商调。
鱼未成龙剑未飞,家贫耽学人争笑。
诗歌译文:
在山中的草堂里,薛令之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勤奋地读书,常常点着灯烛,孜孜不倦。虽然只有白云作伴,但他并不感到寂寞,反而觉得这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慰藉。春天的时候,他会去溪边钓鱼回来,看到花儿在欢笑,黄莺在啼叫,四周的草地上一片生机勃勃。然而,当他听到猿鹤的哀鸣时,他的忧愁更深了。晚上,他独自一人弹奏着古琴,沉浸在那如梦如幻的旋律之中。然而,他并不知道,他的这些哀怨之情,只有懂得音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他的学业未能成就,生活贫困,却仍然坚持学习,这让周围的人都对他指指点点。
关键词句注释:
- 草堂:古代文人雅居,通常位于山林之中,环境幽静。
- 灵山谷:指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周围有山峦环绕,景色秀丽。
- 柴门半掩:形容简陋的门,只有一半敞开,给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感觉。
- 白云相伴宿:比喻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 春日溪头:描绘春日里的美丽景色,溪水潺潺,岸边花草繁茂。
- 花笑莺啼: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猿鹤寥寥:形容山林间的寂静与寥寂。
- 仙家曲:指古琴曲,寓意高雅、超脱。
- 哀怨谁知妙:表达对音乐深沉的情感,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体会其美。
- 鱼未成龙剑未飞:比喻学业尚未成才,尚未实现理想。
- 家贫耽学:指家境贫寒,但依然坚持学习。
- 子期能识宫商调:引用《列子》的故事,子期是古代著名的琴师,能够听懂古琴曲中隐藏的深意。
- 鱼未成龙剑未飞:比喻学业尚未有成,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机会施展才华。
- 家贫耽学人争笑:形容家境贫寒,但仍坚持不懈地追求学问,这种精神受到他人的嘲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灵谷草堂读书时的宁静生活。从“草堂栖在灵山谷”到“柴门半掩寂无人”,诗人通过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自己身处山林之中的孤独与清高。随后,“惟有白云相伴宿”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为伍的心境,也象征着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人在诗中多次使用自然景物来营造氛围,如“春日溪头垂钓归”,既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又反映了他内心的平和。“猿鹤寥寥愁转深”,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孤独。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也没有放弃追求知识的决心。他的志向和努力,从“携带琴独理仙家曲”可见一斑。
诗中还体现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曲中哀怨谁知妙,子期能识宫商调。”这句话不仅赞美了古琴音乐的深邃之美,也暗示了只有懂得音乐的人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意境。最后两句“鱼未成龙剑未飞,家贫耽学人争笑”表达了诗人虽家境贫寒但仍然坚持追求学问的精神,这种精神受到了他人的嘲笑和不理解,但这正是诗人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风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那个时代文化背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