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野田雀,不知躯体微。
闲穿深蒿里,争食复争飞。
穷老一颓舍,枣多桑树稀。
无枣犹可食,无桑何以衣。
萧条空仓暮,相引时来归。
斜路岂不捷,渚田岂不肥。
水长路且坏,恻恻与心违。
这首诗描述了野田中黄雀的生活状态。以下是逐句释义:
- 野田黄雀行
- 注释:描述的是诗人在野外看到一群黄雀在田野上空飞翔的情景。
- 啧啧野田雀,不知躯体微。
- 注释:诗人对野田中黄雀的叫声进行了描绘,并表示这些鸟儿不知道自身身体微小。
- 闲穿深蒿里,争食复争飞。
- 注释:描写了黄雀在深蒿林中穿梭觅食,同时也在飞行中相互争斗。
- 穷老一颓舍,枣多桑树稀。
- 注释:描述了一座破旧的房子和周围稀疏的桑树,暗示了环境的艰苦。
- 无枣犹可食,无桑何以衣。
- 注释:即使没有枣子,黄雀仍然可以吃到食物;如果没有桑树,它们就无法制作衣物。
- 萧条空仓暮,相引时来归。
- 注释:黄昏时分,空荡的仓库显得格外萧条,黄雀们相互吸引,时常回到这个废弃的地方寻找食物。
- 斜路岂不捷,渚田岂不肥。
- 注释:诗人认为在斜路上行走更为便捷,而在渚田(即河边的农田)上收获会更丰盛。
- 水长路且坏,恻恻与心违。
- 注释:随着水位上升,道路变得难以通行,诗人的心情也随之与自然产生了违和感。
赏析:
这首诗以黄雀为主角,通过对其生活状态的描述,展现了黄雀在自然环境中的挣扎与生存智慧。诗中不仅描绘了黄雀的生活细节,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人通过对黄雀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观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人类在面对自然时所应持有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