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木阴薄,十叶三堕枝。
人生过五十,亦已同此时。
朝出东郭门,嘉树郁参差。
暮出西郭门,原草已离披。
南邻好台榭,北邻善歌吹。
荣华忽销歇,四顾令人悲。
生死与荣辱,四者乃常期。
古人耻其名,没世无人知。
无言鬓似霜,勿谓事如丝。
耆年无一善,何殊食乳儿。
【注释】
八月:农历八月,指秋季。
木阴:树叶的浓荫,比喻秋天景色。
十叶:形容树叶茂密的样子。
三堕枝:树枝因风大而折断,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写秋风吹落树叶的情状。
人生:指人的一生。五十:五十岁,指中年。
东郭门:东面城门外。嘉树:美好的树木。
西郭门:西面城门外。原草:野草。
南邻:南边邻居。好台榭:有好的台榭(楼台)。
北邻:北边邻居。善歌吹:擅长歌唱。
荣华:富贵荣耀。忽销歇:突然消失、消逝了。
四顾:环视四周。令人悲:使人感到悲伤。
荣华与生死,都是人生常有的事情,是经常遇到的,不必忧虑。
古人耻其名,意思是古人都以名声为耻。没世:死后。无人知:没有谁知道。
耆年:老年,指长寿的人。无一善: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地方。
事如丝:事情像线一样细长,难以处理。
无善:没有好的地方。殊:相同。食乳儿:小婴儿正在吃奶的时候。
【赏析】
《相和歌辞短歌行》是曹操的组诗作品之一,共二首,此为其第一首。
这组诗作于建安十三年(208)冬,当时曹操已从官渡之战后的胜利中清醒过来,开始着手统一北方的事业。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诗人借景抒情,感慨自己已经步入人生的中年后,仍然一事无成,不能成就功业;同时对那些自命不凡而又无所作为的人深表鄙夷。全诗语言简练质朴,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
开头两句点明季节,交代时间,渲染气氛,烘托心境。“木阴薄”,是说秋天来临了。秋天,总是给人一种萧瑟凄凉之感。所以,作者开篇就描写了一个“薄”字:“十叶三堕枝”。枝叶凋落的景象,是秋天的典型特征,也是作者此时心情的象征。
“人生过五十,亦已同此时。”人生五十,正是壮年时期。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到了五十多岁时,却仍然一事无成。曹操就是这样的人。他感叹自己已经到了这个年龄,但还没有成就什么功业。
诗人又从时间的角度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朝出东郭门,嘉树郁参差。”早晨出门向东走,看到路边的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参差错落。可是,这些美丽的树木也不过是暂时的繁华,它们很快就要被风吹落,变得荒凉了。
“暮出西郭门,原草已离披。”傍晚时分,又从西边走出城门,看到野外的草地早已零落不堪。
诗人通过对比来强调自己的处境。他既羡慕那些能享受荣华富贵的富人,又痛恨那些沽名钓誉的人,还讽刺那些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古人耻其名)。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议论。“生死与荣辱,四者乃常期。”生死与荣辱,是人生中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因此,人们没有必要对此过分忧虑。“古人耻其名,没世无人知。”古代那些以名誉为重的人死后,连他们的姓名都被人们遗忘了。
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深沉含蓄,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