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坐对芳草,东风吹旅衣。
最嫌驱马倦,自未有山归。
华发将时逼,青云计又非。
离襟一沾洒,回首正残晖。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再逐句品味语言。理解诗意,读懂诗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情感态度是赏析的关键。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看标题。2.抓关键词句。3.分析作者所处的环境。4.结合写作背景。5.联系作者的经历、思想等,注意这些因素对作者思想情感的影响。

“酌坐对芳草,东风吹旅衣”,意思是说,在酒席上坐着面对着芳草,阵阵春风拂动着我那身旅途的衣服。此句写景,以“芳草”与“春日”相衬,渲染了送别友人的氛围。

“最嫌驱马倦,自未有山归。”意思是说,最不喜欢赶路疲倦,也未曾有山中归来的时候。此句写人,以“驱马”“山归”反衬离别之苦和归乡之难。

“华发将时逼,青云计又非。”的意思是说,我的头发已开始白了,而青云之路又难以达成。此句写事,以“白发”“青云”为喻,表现了词人的感慨与无奈。

“离襟一沾洒,回首正残晖。”的意思是说,离别之时,泪水沾湿了我的衣袖,转身望去夕阳已经西沉。此句写情,以“离襟”“残晖”为象,表达了词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

【答案】

译文:

坐在宴席上面对着芳草地,一阵春风吹得我身上衣服都有些冷。我最怕的是骑马赶路太累,没有一次是真正地回到山里过夜的。

头发已开始斑白了,但青云之路却难以实现。告别之际眼泪都流出来了,回首望着夕阳西下,一片余晖映照。

赏析:

这首送别诗,写的是春日与友人话别的情景。开篇即写饯行宴上的所见所闻,用“芳草”、“东风”、“旅衣”等景物来渲染气氛,烘托出送别时的惆怅之情。接着,诗人以自己的感受作结,表明自己不愿离开官场,但又不得不去。最后,诗人抒发了辞官之后的感慨。

首联开门见山,直写惜别之意。“对芳草”点明送别的地点,“东风吹旅衣”暗示了送别的时间。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着深厚的感情色彩。“芳草”既是自然之物,也是离别的象征;“东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暗指送别的宴会。“旅衣”则是诗人远行时穿着的衣服。这一句通过描写送别的场景,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深的依恋之情。

颔联紧承首联而来,进一步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最嫌”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于赶路疲惫的厌恶;“未”字则表示了诗人对于回归自然的向往。这里,诗人运用反问的方式,将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转而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和无奈。“华发”既指头发变白,也暗含岁月流逝的意味;“青云”则象征着仕途之路。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的感慨,更体现了他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无奈。诗人以“最嫌”“未”为关键词汇,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客观现实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为深远。

最后两句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待。“离襟”指的是离别时泪水沾湿的手绢,“正残晖”则是指夕阳西沉的时刻。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夕阳西下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和向往。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内心情感,成功地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