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含瓦砾竟何功,痴黠相兼似得中。
心系是非徒怅望,事须光景旋虚空。
升沉不定都如梦,毁誉无恒却要聋。
弋者甚多应扼腕,任他闲处指冥鸿。
【注释】
味道:这里指滋味。瓦砾:比喻卑贱微末的人或事物。痴黠:愚昧狡黠。得中:获得成功。心系是非徒怅望:心中牵挂世事,徒然惆怅。事须光景旋虚空:事情需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幻莫测。升沉不定都如梦:升迁和贬谪没有定数,就像梦中的幻影一样。毁誉无恒却要聋:毁谤与赞誉无常,但不必为之烦恼。弋者甚多应扼腕,任他闲处指冥鸿:许多像鱼一样游来荡去的人,应该拍案而起,大声斥责;那些闲散游荡的人,应该让他们去指划天空中飞翔的大雁。
【赏析】
这首诗以咏叹的口吻写对世事的感慨。诗的前两句用“瓦砾”比喻卑贱微末之人,用“痴黠”形容其愚昧狡诈。诗人认为,这些“瓦砾”“痴黠”相兼的人物,虽然能够“得中”,即获得某种成功的果实,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令人“怅望”的。这里的“怅望”既表示诗人对这些人的不满、鄙薄之情,也暗示了他对世事的忧虑。
第三句诗承接上文,抒发诗人在面对世事变迁时所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在这里,诗人用“光景”来形容世事的多变,用“虚空”来形容世事的虚无缥缈,从而表达出他对于世事变幻莫测、难以捉摸的感慨。
第四五两句进一步展开诗人的感慨。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世间升迁和贬谪没有定数,就像梦中的幻影一样不可捉摸;毁谤与赞誉也是如此,它们都是变幻无常的。因此,诗人并不为这些变化所动,而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其所迷惑。
第六句是对那些“弋者甚多”的人进行批评。诗人认为他们像鱼一样游走不定,应该对他们进行指责。这里的“弋者”指的是那些追逐名利、四处奔走的人。诗人之所以要对他们进行指责,是因为他认为这些人的行为与大雁相比,是不值得称道的。这里的“指冥鸿”是指大雁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不受拘束。诗人认为,那些像鱼一样游来荡去的人,应该拍案而起,大声斥责,让他们远离尘世纷扰,去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那些闲散游荡之人的劝诫。诗人认为,对于那些像鱼一样游走不定、闲散游荡的人,应该让他们去指划天空中飞翔的大雁,而不是让他们无所事事地游荡。这里的“闲处”指的是那些无所事事、游荡四方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世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幻莫测、难以捉摸的感叹,以及对那些追逐名利、四处奔走的人的批评。同时,诗人还强调了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世俗所迷惑,而是要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