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侵天日已沈,露华凉冷润衣襟。
江城曛黑人行绝,唯有啼鸟伴夜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长信怨》。下面我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释义:

第一节:

  • 古木侵天日已沈: 描述了天色昏暗,树木的影子侵入天际,太阳已经落山。
  • 露华凉冷润衣襟: 露水清凉,湿润了衣服。

第二节:

  • 江城曛黑人行绝: 江边的城池在傍晚时分被夜色笼罩,行人稀少。
  • 唯有啼鸟伴夜砧: 只有鸟儿的叫声伴随着夜晚的敲击声。

接下来是译文和赏析:

译文:

在昏黑的天空中,树木的影子遮住了天边,太阳已经沉没;露珠冰凉,沾湿了衣服。江边的城市在黄昏时被黑暗吞没,行人稀少;只有夜晚的鸟鸣和敲击声相伴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或初冬的傍晚场景,天空昏暗,树木的影子投射下来,夕阳西下,露水使衣服变凉。江边的城池和人烟稀少的场景,以及夜晚的鸟鸣和砧声,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有些凄凉的画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古木侵天”、“日已沈”等,都体现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感受。同时,“惟有啼鸟伴夜砧”一句,则通过对比鸟鸣与夜砧的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和音乐美。王昌龄作为边塞诗人,其作品中常带有边塞风沙、戍楼孤影等元素,这首诗也不例外,但同时也展现了一种更为细腻的内心情感,这种情感与边塞的壮志豪情形成了鲜明对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