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汩几时休,从春复到秋。
只言池未满,池满强交流。
【注解】
奉和:指应诏作诗,称“奉”或“献”,也称“和”。
虢州:今河南省的三门峡市一带。刘给事:刘禹锡的官职。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吏部侍郎等职,故称刘给事。使君:古时地方长官之称。
几时休:什么时候能停止。几时:何时。
从春复到秋:从春天到秋天。从:自。
只言池未满,池满强交流:只说池还未满,等到满了就强行交流。只言:只是说。
【赏析】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以物象喻人事,以物象喻政治。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意味。
首联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诗人用流水的汩汩之声来喻人的奔波劳碌;用春天与秋天的不断循环来喻世事的无穷变化。这种比喻,既形象又生动,既贴切又自然。在诗人看来,人的奔波劳碌,就像那不断流动的河水,永无止境。至于世事的变化,更是如此,它总是在不断的更替与发展中前进的。
颔联承接上文,进一步写人世的变幻莫测。诗人说,人们只是说池还不满,但当它满了的时候,却强行交流了。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只言”“池满”的反义词,将一个本来很平常的现象说得十分新奇有趣,从而有力地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这一联也与上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上联是从时间的角度来写,而此处则是从空间的角度来写,二者相映成趣,更加深化了诗人的感慨之情。
尾联则以议论的形式,对人生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诗人说,人们总是说池塘还没有满,但等到池塘满了的时候,却强行交流了。这里的“只言”,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是对后文的铺垫。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在他看来,人世间的种种现象,都是瞬息万变的,要想真正理解它们,就必须用心去体验,去感受。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其中的奥妙之处,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