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虽云广,乘舟渡无艰。
流沙信难行,马足常往还。
凄风结冲波,狐裘能御寒。
终宵处幽室,华烛光烂烂。
苟能行忠信,可以居夷蛮。
嗟余与夫子,此义每所敦。
何为复见赠,缱绻在不谖。

《江汉答孟郊》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元和九年,即公元814年,当时韩愈任比部郎中。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江汉虽云广,乘舟渡无艰。
流沙信难行,马足常往还。
凄风结冲波,狐裘能御寒。
终宵处幽室,华烛光烂烂。
苟能行忠信,可以居夷蛮。
嗟余与夫子,此义每所敦。
何为复见赠,缱绻在不谖。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江汉虽云广:江汉(指长江和汉水)虽然很广阔,但船可以轻易地渡过。这里表达了尽管环境宽广,但通过困难并不可怕,因为可以通过船只来克服。

  2. 乘舟渡无艰:乘着船渡过河流没有困难。强调了借助工具和策略的重要性,即使面对困难也能找到解决的方式。

  3. 流沙信难行:流动的沙子使得道路变得难以行走。这里比喻了环境中的障碍或挑战,暗示着行动的不易和需要克服的困难。

  4. 马足常往还:马匹的脚经常往返于不同的地点。这象征着旅行和探索,即使在不稳定的环境中也能灵活移动。

  5. 凄风结冲波:寒冷的风吹动水面形成冲击波。这里的“凄”字传达了一种凄凉、寒冷的感觉,而“结冲波”则形容了天气恶劣对航行的影响。

  6. 狐裘能御寒:用狐腋下的白毛制成的皮衣能够抵御寒冷。这里的“御寒”不仅指物理上的保暖,还隐喻有智慧或策略来应对生活中的困境。

  7. 终宵处幽室:整晚都待在一个幽静的房间里。这反映了诗人对孤独或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外界纷扰的超脱。

  8. 华烛光烂烂:华丽的蜡烛发出明亮的光芒。这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即使在黑暗中也能保持希望和信念。

  9. 苟能行忠信:如果你能够做到忠诚和守信。这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10. 可以居夷蛮: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可以安居乐业。这表达了对环境适应性和生存能力的肯定。

  11. 嗟余与夫子:我和你。这里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师生或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

  12. 此义每所敦:我们对此持有坚定的信念或价值观。这强调了共同的信仰和目标的重要性。

  13. 何为复见赠:为何还要给予我礼物?这里可能有一种被打扰或过度关心的感受。

  14. 缱绻在不谖:情感深厚而持久。这里的“缱绻”意味着情感的缠绕和不舍,而“不谖”则是一种不忘的情感或态度。

这首《江汉答孟郊》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诗歌创作,更是韩愈对人生、自然和哲学的一次深刻探讨。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对于道德准则的追求。此外,这首诗也是韩愈散文创作中的一个典范,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