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非三谏寤,礼许一身逃。
自树终天戚,何裨事主劳。
众鱼应饵骨,多士尽餔糟。
有客椒浆奠,文衰不继骚。

【赏析】

《谒三闾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借拜谒屈子祠之机,抒发了诗人对屈原的无限崇敬与怀念之情。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有其特定的意象和含义,下面逐一解析。

诗句解释及注释:

  1. 君非三谏寤: “您没有被三番五次的劝谏所惊醒”。这里的“三谏”指的是古代楚国大臣三次进谏,希望君王能听从忠臣的意见。
  2. 礼许一身逃: “根据礼节允许你一个人逃离”。这表达了对屈原忠诚而无奈的选择的理解,即在忠诚与个人安全之间选择了后者。
  3. 自树终天戚: “自己树立了终生的悲伤”。屈原因为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感到无比的痛苦和悲伤。
  4. 何裨事主劳: “这对君主有什么帮助呢?”。诗人在表达对君主的不满,认为君主未能理解或接纳屈原的忠贞和抱负。
  5. 众鱼应饵骨: “众多鱼儿都成了饵食的骨头”。这里用比喻的方式表达了社会风气的转变,即原本正直的人变得如同鱼肉一般被利用。
  6. 多士尽餔糟: “众多的士人都已填饱了糟糠”。意味着很多有才之士已经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了个人的利益,而忽视了道德和原则。
  7. 有客椒浆奠: “有一个客人送来椒浆来祭奠”。这里的“椒浆”是一种祭祀用的酒,通常用于表达敬意或哀悼。
  8. 文衰不继骚: “您的文采已经衰落,不能继续屈原的诗歌”。这句话反映了后世对于屈原作品的批评,认为他的作品过于悲壮,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译文:

你没有被三番五次的劝谏所惊醒,
根据礼节允许你一个人逃离。
自己树立了终生的悲伤,
这对君主有什么帮助呢?
众多鱼儿都被饵食变成了骨头,
众多的士人都已填饱了糟糠。
有一个客人送来椒浆来祭奠,
您的文采已经衰落,不能继续屈原的诗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屈原生平事迹的回忆,表达了对屈原深沉的敬仰与悼念之情。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的变迁,表达了对于忠诚与牺牲的感慨,以及对君主的不满和讽刺。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屈原个人的哀思,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