泬寥中秋夜,坐见如钩月。
始从西南升,又欲西南没。
全移河上影,暂透林间缺。
纵待三五时,终为千里别。

诗句“望初月简于吏部”出自唐代诗人顾况的作品《望初月简于吏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意解析:诗中“望初月,坐见如钩月。”描绘了诗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天空,看到一轮明月如同弯钩般悬挂在天际,既清澈又明亮。而“始从西南升,又欲西南没”,则表达了月亮似乎刚刚在西南方升起,随后又在西南方缓缓落下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月亮的轨迹和光影变化。

  • 艺术特色:此诗采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月亮运动的描述,抒发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诗中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月亮比作是钩状,不仅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也加深了读者对场景的感受。此外,诗中的用词考究,如“坐见”、“始从”等动词的使用,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和具体。

  • 情感表达:诗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他通过观察月亮的升降,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这种情感的表达非常深刻,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诗中的月亮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象,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象征。

《望初月简于吏部》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蕴含着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独特感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